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6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2024-08-16 10:00:26)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6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NO.6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172-24411-15品)+丁二、宣说正行

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戊一、能摄方便品246-25116品)+戊二、所摄六度四摄品+戊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戊四、菩提分品+戊五、功德品+戊六、行地究竟地品

戊一、能摄方便品=己一、所摄之业(247+己二、能摄之三方便(248-251)

己二、能摄之三方便=庚一、不厌倦(249+庚二、断除作意劣道(250+庚三、无分别智慧(251

戊二、所摄六度四摄品=己一、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己二、能成熟众生之四摄事+己三、此品总结

己一、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庚一、总摄略说(254+庚二、广说彼义分十

庚二、广说彼义=辛一、定数(256+辛二、法相+辛三、次第+辛四、定义+辛四、定义+辛六、分类+辛七、归摄+辛八、断违品+辛九、功德+辛十、互定

245、甲三乙二丙五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分六:

246、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一(能摄方便品)分二:

247、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一己一、所摄之业;

林众生山河,所依终是地,

智者三种业,是施等善依。

248、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一己二(能摄之三方便)分三:

249、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一己二庚一、不厌倦;

极难业众体,累劫竟勤尊,

佛子身语意,性业净无厌。

250、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一己二庚二、断除作意劣道;

如欲利己身,离毒刃雳敌,

佛子三业性,能遮二下乘。

251、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一己二庚三、无分别智慧。

恒时不分别,作者业所作,

此真方便摄,业净至彼岸。

252、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六度四摄品)分三:

253、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分二:

254、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一、总摄略说;

数法相次第,定义修功德,

分摄违品德,互定当了知。

255、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广说彼义)分十:

256、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定数;

受用身眷行,圆满增上生,

恒不随惑转,所为不颠倒。

精勤众生利,施不害忍行,

处解脱俱基,是行诸自利。

不贫不恼害,忍害行不厌,

令喜善说故,他利即自利。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62-111   2017年03月23日

为什么看重功德?能获得人身的时候,闻思的对境应该是功德的法,应该接受有功德的法。比如说一个人到市场上衣服的时候看看衣服的质量么样?不合适自己的身体?如果不适合,即使质量好,也不行

我们每一的法所学的法,都要观察的功德观察的利益,这一点是智者的选择间当中做任何项目做任何事情,都会这样的。

个人而言我今天非常欢喜去年二十六经庄严论》第二段的课结束的时候,预计在今三月底开讲,中间隔了几个月当时我想生命是无常到底实现继续后面的部分,很难说的。现在有了这个机缘,所以很欢喜,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不知道你们的心态是什么样的?有些可能觉得,今天开始听经庄严论》,很欢喜”;有些人觉得,没有课多好啊;课的话,不听也不,听了又”,每个人的性格和根都不同

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天继续学这部法,非常好

接下来,我就先念传承,念两段。

师念藏语传承。

经庄严论》当中今天紧接着开始讲第十六品方便品》之后讲第十七品《六度四摄品》。

首先方便品》所摄之业能摄之三方便两个科判总共只有四个内容

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分六:一、能摄方便品;二、所摄六度四摄品;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四、菩提分品;五、功德品;六、行地究竟地品。

戊一(方便品)分二:一、所摄之业;二、能摄之三方便。

己一、所摄之业:

林众生山河,所依终是地,

智者三种业,是施等善依。

这里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讲所摄实际上是身口意种;身口意是谁的依靠?是六种波罗蜜多等等善法的所依,下面会讲这些

林众生山河,所依终是地”,什么样的比喻呢?世间当中植物方面,比如说森林;有情方面,比如说人动物还有山河等等,也就是说植物和动物物的所依,都是大地大地成为们的所依。

世间当中止的森林草木山河运动飞禽、走兽人类等等,一切万物都依靠什么呢?依靠大地地是它们的所依。

就像亲友书》[注1]当中讲的师背诵藏语)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万物依靠大地同样的一切根的戒律,这个比喻来说明

智者三种业,是施等善依”,智者菩萨的身语意三业一切时分也是布施等、三十七菩提分法等尽所有一切三门等的善法无不依靠的所依。

身体和语言和意识的业,包括了身体有善恶业、语言有善恶业意识有善恶业,这里主要讲的是善业布施等六波罗蜜多三十七菩提分所有的善法,都要依靠身语意业,没有一个不依靠的

三种全部依赖于布施等善法,实际上它是互相依存、依赖

佛说无常经面讲,勤策三业,恒修于福智,应当精勤策励,或者劝做一切善业恒时依靠什么?依靠修持福慧

善业经常用在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方面智慧资粮就是,经常观修空性、等等福德资粮就是,修布施、修安持戒律等等这些是大乘佛法当中,所摄的方便善业。

在座的各位,需要法上不断努力有些人出学习佛法刚开很精进到了中间的时候,没有以前精进了;到最后的时候就特别散乱,这是很可惜的

按照正确的学佛次,刚开始可以不那么,中间能保持平衡,最后越来越精进最重要的是,

行持善法,需要方便法。如果没有方便的话,修行的确是很难进步。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很灰心,不愿意再接再厉。即使在理论上比较了解,但要取得修行上的进步,也不是很容易的原因是什么?对善法的精勤,并不是很足够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当中,把自己的专注于善法方面真正有多长时间有些人说,我闭关了很多年,但是没有什么感应年数上面算,是很多年了但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真正用在实修的时间,能有多少象上闭关做善比较多,实际上内心并没有用在修行上这是我们需要注意

有些人经常抱怨“做善法没有什么功德,或者个法与我不相应”。其实所谓的佛法,就像饮用的水一样,完全有能力制止众生烦恼的。如果自己用的时候,没有信心方法的话就与你的相契机。

这是讲的第一个所的方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