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4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2024-05-11 09:53:40)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4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NO.4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丁二、宣说正行

丁一、宣说前行=戊一、信解品173-183,11品)+戊二、求法品+戊三、说法品+戊四、修法品+戊五、教授随教品;

戊二、求法品=己一、所求之法+己二、以如何作意寻求+己三、寻求之差别+己四、求法之果+己五、摄义偈

己一、所求之法=庚一、寻求所说教法186-189)+庚二、寻求所证义法

庚二、寻求所证义法=辛一、寻求真如(191+辛二、寻求如幻(192+辛三、寻求所知(193+辛四、寻求染净(194+辛五、寻求唯识(195+辛六、寻求法相(196+辛七、寻求解脱(197+辛八、寻求无本性(198+辛九、寻求无生法忍(199+辛十、寻求一乘密意(200+辛十一、寻求五明

199、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九、寻求无生法忍;

始真实他性,自相自变异,

染污及差别,名无生法忍。

200、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十、寻求一乘密意;

法无我解脱,等同种姓异,

得二意乐化,究竟故一乘。

为引有些者,为余真受持,

于诸不定者,圆佛说一乘。

声闻不定二,见未见乘义,

见义离未离,贪者此低下。

彼二得圣道,转世驾驭故,

真具不可思,驾驭之投生。

一者以愿力,而能成投生,

另者不来故,幻化尽成办。

彼二屡屡数,具有自心生,

欢喜涅槃故,许是缓证悟。

未行义投生,无有佛陀时,

求化勤禅修,获得妙菩提。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47-111    2016年08月26日

现在讲《经庄严论》。下个礼拜当中星期一讲《妙法莲花经,后面的课,现在还没定下来,对吧?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给夏擦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师念藏语传承。

我们现在讲《求法品》寻求的证法当中有十一寻求法,即辛一、寻求真如;辛二、寻求如幻;辛三、寻求所知;辛四、寻求染净;辛五、寻求唯识;辛六、寻求法相;辛七、寻求解脱;辛八、寻求无本性;辛九、寻求无生法忍;辛十、寻求一乘密意;辛十一、寻求五明。

科判是寻求无本性,今天讲辛九寻求无生法忍,还有辛十寻求一乘密意,讲这两个重要的科判

辛九、寻求无生法忍:

始真实他性,自相自变异,

染污及差别,名无生法忍。

大乘、声闻乘的佛经当中,以及讲现观、中观的时候,经常会提到无生法忍。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地的时候获得了无生法忍等等。那无生法忍到底是什么内容?下面讲了八种无生忍。也就是说,在《庄严当中,理论性地给大家讲种无生忍。

无生就是一切法的本体没有产生。没有产生的话,就像前面偈颂“前乃后所依,无性无生灭,本来即寂灭,自性涅槃成”当中讲一样,如果无生,那不会灭的不灭的话,那不会有如果没有的话,那法本来都是寂静的本来都是空这叫做涅槃。大家要知道,一些佛教专用名词所表达的内容

我们总认为有产生,学中观的人不生不灭在《中观根本》当中,通过辩论、推理,抉择一切法无有产生既然无有产生,那这个法的本体也没有它的结果也没有

佛教里面讲的空,并不诽谤有的承认有的,对柱、瓶子等等这样的世俗法,完全都承认在世俗人面前,虚幻不实的法是存在的,但是真正用智慧观察的时候,法从来没有产生

这一点在信解行地的时候,也就是,在地的时候,可以通过闻思,以总相的方式了知;到一地菩萨的时候,才完全通达其中的义。

今天讲到无生法忍的意义下面八个

第一种无生法“始”,初始生法忍。

很多人认为轮回有开头的,比如说有些认为是天造的,有些认是帝释天造的,有些认为是大自在天造的,有些认为是上帝造的,世间当中有创的这么一个物存在这种想法,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按照佛教的观点,十二缘起是环环相扣接连不断、一一辗转这样的一种流程。虽然把当中主要根本因,称之为无明,但是无明的开,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学过十二缘起理论的人都知道初始不可得,因此轮回无有初生。

如果堪受这一点,那就是对其义获得忍,为第一差别。这个道理生真正的智慧,这是第一个初始生法忍

第二种无生法真实”,真实无生法忍

轮回当中所有以前已经产生的这些法,不会再生的,为什么?因为它产生的当下,会毁灭所以不会再有生了,叫做真实无生法忍。

已生不复生的忍,为第二差别。现有的这些法也好、已生的这些法也好,这些不会有真实的生,这是第二个

第三种无生法”,性无生法忍。

在轮回当中,蕴界处这些法可以重产生的,但是众识的产生,前所未有的,以前也没有的,现在也没有了比如说一个众到另一个地方去的时候,可以蕴界处,但是心识、有情不会有

这个道理,也很甚深,一般很难忍受。对这个道理完全明白的话,也是一种无生法忍,为第差别。

这里的无生法忍,不全是性的,有些佛教基本理论方面常理

第四种无生法“自相”,相无生法忍。

我和我的这些遍计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存在的,但实际上它跟角和石女的儿子没有任何差别,正在显现的时候,的本体从来没有产生过,完全是假立的,这叫做自相无生法忍,为第差别。

第五种无生法“自”,性无生法忍。

依他起的自不存在,也就是,依的意思依靠其他因缘而产生,也就说明这个当中是不可能产生的按照佛经里面所讲的道理,依靠因缘产生的法,绝对不是实有因为依靠他者的话自己就不会有真本性。这叫做自性无生法忍,为第差别。

第六种无生法“变异”,变异无生法忍。

唯识宗所讲的圆成实无有转依转依是无生、转依是空性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人法二我的空性、人法不存在的真实意义,就像虚空一样的,根本不会有任何的转变、变异。如果对这个道理生定解的话,叫做变异无生法忍,为第差别。

第七种无生法“染污”,染污无生法忍。

一般是小的阿罗汉,通过修行除了见道和修道当中的烦恼,最后得到尽智。永远不会产生烦恼的境界,叫做染污无生法忍,为第差别这是小乘圣道境界而言的

第八种无生法差别”,差别无生法忍。

尽智、无生智差别或分别--佛陀的法身,没有烦恼障所知障。也就是恼障所知障法身的本体上,完全都是从来没有产生过,它是无生叫做差别无生法忍,为第差别。

名无生法忍”,以上讲到八种无生法忍如果对所说的八种无生差别之义堪忍,就是所说无生法忍的差别。所谓无生法忍,主要是讲除法界以外的法不存在而堪受诸法本来无生之义。

在不同的经当中有大的无生法忍,中等的无生法忍和小的无生法忍。

一般小的无生法忍忍位的时候,就能得到,这是以前在观庄严》等其他论典当中的。对无生义以共相的方式堪忍,为小忍

中等的无生法忍,要到第一地菩萨时获得见道一地现量证悟无生的忍为中法忍

大的无生法忍,在八地菩萨的时候,才能获得八地以无分别智慧成熟,于诸法本来无生之义中入定后得不动摇,是无生大法忍。

在一些佛经里面、传记当中经常说菩萨获得了无,有些是见谛的智慧,有些是加行道的智慧,有些是地菩萨的智慧按理来讲,真正的无,只有地菩萨才能得到因为那个时候,诸佛菩萨对他有了真实授记。

当然,没有得到地菩萨,甚至一地菩萨都没有得,在加行道的时候,一些根者特殊菩萨和特殊发者,也有诸佛授特殊案例

在这里,我们对无的道理进一步认识归纳起来,有八种无生

学习庄严,对这些专用的名词,学完了以后,最好记下来如果心有限,记在书本上记在笔记本上,或者记在电脑里佛教里面甚深的道理,自己应该经常默念,经常在心相续当中串习。这样在闻思的时候、在任何场合当中遇到这些的时候,陌生。

所谓的无生法忍不同场合当中,使用方法是不同的,佛教徒应该善于使用。

现在很多人对空性法门、本体当中万法不存在的道理无法接受对大乘度化不可思议的境界,也无法接受其实无法接受是不能忍。

修行当中有些事情,比如说轮回无始无终,你无法接受大乘佛菩萨断除二障,你无法接受小乘阿罗汉断烦恼,你无法接受这些说明你还没有得到无境界,好多道理不接受;而当你得到无忍的时候那些正面的境界,你全部一一接受。

凡夫人有毛病什么?对烦恼、染污方面的东西,一下子受,能力特别强,能忍受。比如对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认为是存在的;对本来不干净的东西认为是干净的等等,有许许多多颠倒的分别念符合佛经论典教义,同时也符合一切理的境界,不接受,甚至感,或者抛弃

在修行过程当中,大家应该反反复复观察凡夫人的价值观。凡夫人的价值观用究竟智慧观察的时候,不可靠习惯性的理论和规律,有时需要合情合理的方式打破。但如果本来是真理,你把真理打破那也不叫智慧

有些人经常我想得到这个,我需要什么什么”,实际上需要的同时,就排除了不要的。比如说,悟空性的话悟空品是我和我所和我所执就是不要的

我们习惯性地对我要的东西”,执著。如果我们不仅知道我要的东西,同时知道我不要的东西这样在生活当中,就会减少很多压力面寻找我要的东西,烦恼可能减少

凡夫很多习惯性的观念,认为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知道这些观念不是正确的话需要打破这习惯。

这是前面讲的无生法忍,大家应该生起无生法忍。理,大家能忍受、接受。《观四论》里面讲的人,听到空的时候很害怕但是有智慧有实力的人听到空的时候,很乐意接受,会觉得不接受很不好的脆弱的

刚开始因为你的习惯和你的生活以前习气,可能不能接受,但在一个环境当中慢慢慢就能接受了。比如说我们当中,有些人刚来的时候,对念咒语经书根本不习惯,后来出了家,或者修行一段时间之后,这样的生活方式,完全都接受了;而有些出家人有些修行人,特别杂乱的大城市里面刚开始没办法接受这种生活,但是慢慢慢也流合污、非常接受,并且比一些世人还更有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