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2023-08-25 10:01:34)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1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大乘行人获得一地菩萨证悟空性的快乐,就不用说了,即使我们没有得到一地、还在因地的时候,如果也有相似的空性见解,也有被菩萨戒、菩提心这两个摄受的见解,实际上也可以获得相似的一种快乐。学习大乘佛教的人,在生活当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他会想得开,他应该不会特别苦恼、纠结。

有些人学得不是特别深,遇到生活当中一些小小事情的时候,就特别不开心、伤心。好像整个天已经塌下来了,大地也已经裂开了,大海的波涛也是汹涌滚滚。觉得周围的人,全部都是非常恐怖的罗刹面相。

实际上,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如果从胜义真相上来讲,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如果从世俗当中来讲,全部是如梦如幻的。大乘佛子对这样的道理有所了解后,应该对世间当中的很多事情,可以想得开。

这是自他二利的心的力量所导致的,这样的见解,不管在什么样的人的心里产生,世人都会赞叹的。暂时在人间当中,他会得到各方面的名声、财富,最后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他会得到真正究竟的解脱。

《大宝积经》里面说,“若能自他利,彼人善可叹,那亦得世名称,及得究竟道”,自他二利的这种人,可以得到世间人们公认的赞叹、认可。用现在的话说,于世间能得功名、得认可,最终能获得最究竟的解脱果位。

这是非常重要的,利他的心什么时候生起来,那个时候就能获得出世间的修行境界。要获得最究竟的解脱果位,修菩提心是最快的一种方法。

我好像以前也讲过,阿底峡尊者[2]的传记特别精彩。阿底峡尊者是孟加拉国的一个王子,接近继承王位的时候,度母给他授记,说是你曾经有五百世班智达的因缘,你不应该当国王,现在应该出家。

后来他就出家了,出家的时候好像没有哭。我们这里很多人出家的时候哭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哭的。好像很多人都哭过,有些是感动得哭了。

阿底峡尊者出了家之后,一段时间内一直修行。他学习三藏,有一次好像在看书的过程当中,很想在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圆满的佛果,但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

他就问他的上师罗睺罗,罗睺罗给他说:“你如果想在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佛果,那么你要修圆满的菩提心”。听罗睺罗上师说了之后,阿底峡尊者好像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他觉得在三个阿僧劫当中,要修持这样的心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好像觉得,这可能是很殊胜的,但是感觉不是很强烈。

后来阿底峡尊者在印度金刚座转菩提迦耶佛塔的时候,他听到两个美女在聊天。她们互相对话说:如果想在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佛果,那菩提心是最殊胜的。

第二天,阿底峡尊者又去转塔和转菩提树,这个时候,他听到一个麻风病人和一个乞丐在聊天。他们俩个在聊天的时候也说:如果在很快的时间当中想获得佛果,那菩提心是最殊胜的。

第三天,阿底峡尊者拿着念珠,去拜圣殿里面观音菩萨的像。他看到有一个小鸟雀栖息在观音菩萨身像的膝盖上,这个时候,观音菩萨的身像开口说话:你应该放弃自私的心,要发圆满的菩提心,这样在很快的时间当中,会获得佛果。

这个时候,阿底峡尊者豁然开悟,觉得:除了我以外,所有高层的人和低层的人,甚至圣像,都知道菩提心是最快、最殊胜的一种方便方法,那我现在为什么还这样纠结着呢?他真正发自内心很想得到无伪的菩提心。

阿底峡尊者打听到,在当时很远的印度尼西亚,有一位金洲法称上师具有真正的菩提心。他就前往那里,依止了金洲法称上师十二年。

后来阿底峡尊者准备弘扬佛法的时候,度母又对他进行了授记:如果你去藏地的话,那里的无量无边的众生确实能得到利益,但会减少你寿命当中的二十年;如果你没有去藏地而在印度的话,那你可以活到九十二岁。

阿底峡尊者决心来到藏地弘扬大乘,尤其是弘扬菩提心相关的一些修法。在后弘时期的时候,阿底峡尊者开始弘扬,噶当派和宁玛派很多的大德门,把他的不同教言,传承到现在。

像我刚才讲的一样,大家刚开始听到菩提心的利益,一方面会觉得很殊胜,一方面又会觉得,因为它特别高深、特别殊胜,对我们凡夫人来讲,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以前一个在国外的中国人说:我们凡夫人跟菩提心之间的距离有点断开。就是说,这个距离,怎么讲呢?我们现在理解无伪菩提心的话,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果我们能真正生起无伪菩提心,那么自身在生活当中的很多痛苦,会自然消失。我们不快乐的主要因缘,就是自私自利的心。听到别人的语言、看到别人的事情,你看不惯、听不惯、想不通,这样就产生了各种烦恼、忧愁。这是我们生活当中基本的一种方式,所以能获得四种大乐是非常重要。

师念藏语传承。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

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具有胜义菩提心的菩萨,他会远离生活当中的忧愁、畏惧、痛苦等等,为什么这样呢?

如果在相续当中有了真正的胜义菩提心,那么从自身的角度来讲,他不会造恶业。他不会去杀生、偷盗、或者跟别人打架,这些都不会做的。甚至如果没有度化众生的特殊密意,他也不会吵架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凡夫人互相吵架,甚至打架、杀人。一般来讲,如果没有特殊密意的话,真正相续当中具有菩提心的人,他是不会害任何一个众生的。《华严经》当中也说过,真正的菩萨,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害任何众生的身语意,连一个毛孔都不会去损害的。

菩萨护无边的罪恶,一个是自己身语意的罪恶,都不会去做;还有一个,他不会让众生苦恼、让众生造罪。

以前在讲《大圆满前行讲解72-144》当中因果不虚的时候也讲过吧,有一个人问帕单巴尊者:“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桑杰当时给他回答说:“一般来讲,证悟空性以后,他不会造恶业的。因为证悟空性跟生起真实无伪的大悲心,是同时的”。这样的话,害众生等等的恶事是不会做的。

凡是证悟空性的人,他自己不会造恶,也不会让别人造罪,保护他们无边身口意的罪业,这是第一个。

“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第二个具有菩提心的菩萨,时时刻刻都会增长二种善,二种什么善呢?一个是他自己处于增长善法的菩提心的状态当中,还有一个是他一直帮助其他众生处于慈悲的状态当中。以这样的原因,在他的生活当中,苦也好、乐也好,都是一种欢喜的事情。

比如说堕入人天当中的痛苦,或者地狱当中的痛苦的时候,作为这样的菩萨,他也是很开心的;享受一些善趣的快乐的时候,他也是很开心的,当然这时凡夫人也会开心的。反正菩萨的心态,始终快乐,不会因外境而改变。

我们凡夫人不是这样的,因为利他心很微薄、自私心极其猛厉,所以我们经常处于分别的心态之中。当自己得到名声、得到财富的时候,就开心得不得了,一直哈哈地笑;当自己损失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身体和心产生痛苦的时候,就极其伤心,呜呜地哭。这就是我们凡夫的一种特点,但是作为菩萨,他对苦和乐应该是没有分别的。

在《大宝积经》里面讲,“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智者对苦和乐,无可动摇,如如不动如同虚空一样,原因是什么呢?菩萨为什么没有被这些苦和乐动摇呢?因为他知道,烦恼的本性是了不可寻的;我和我所也是了不可得、远离全部戏论的。

我们产生痛苦和执著的主要根源,一个是烦恼,一个是业力。业力归根结底是萨迦耶见,也就是说,是我和我所见。当我和我所见、所有的烦恼,都了达为空性的时候,那就像济公和尚唱的“哪有不平?哪有我?”我都很想拿着济公和尚的帽子,光脚到处去走一走。

就像即使没有到夏天,在春天就已经没有非常厉害的风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稍得一些暖相的时候,虽然没有像一地菩萨那样的胜义菩提心,但是我们从道理上、从闻思上、从修行上,对空性已经有所了解。世间的痛苦,实际上与梦境的痛苦是一模一样的,有什么可苦的?没有什么可苦的。世间如同游戏一样,没有什么苦的。世间快乐的话,也是不稳定的,一会儿就变了,也没有什么乐的。

最近我在新闻看到,有一个地方好像正在结婚办喜事,可能当场剩的菜比较多,丈夫和媳妇,一个说要打包,一个说不要打包,今天这么大的宴会当中,打包太不好意思了。就因为这个事情,开始吵架、打架,当场离婚。结婚的当天,就成了离婚的当天。后来可能丈夫打了她,她就报警,要求对他依法处理等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所以对于这些世间的演戏,如果真正去观察它的本性,不要说胜义的本性不存在,就连世俗当中的本性,也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是一个菩萨看到这样的现象,他会觉得,这都是没有什么真实自相的苦或者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