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聊聊“见大藏性”2
标签:
下马三观花 |
分类: 下马三观花 |
听专家聊聊“见大藏性”2
一、聊聊千年古译文言文:14、5、6大七虚妄,见大藏性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
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
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二、听索先生聊聊:
第38场
19、明暗相背,云何或同?
明和暗是相背的,它们是互相排斥、相违的,那这样的话,怎么会我们的见精跟它们相同呢?”
从对境来讲的话,明和暗两个是不能相同的,它是相违的东西,不是相同的东西,那我们执着明和执着暗的这种见精也不能相同的,相同没有的。
20、离三元无,云何或异?
虚空也好,明也好,暗也好,离开了这三者,本来都是没有的话,那怎么会是有异呢
如果说这个是虚空,这个是明,这个是暗,这三者是他体,象瓶子、柱子、氆氇一样的,但如果没有光明,没有黑暗,没有虚空的话,那怎么会是有他体?
前面这三者都是没办法建立,相当于是已经离开了这三个,那这些本来都是没有的,那怎么会建立见精?这三者是一体的方式也不存在的,一体这样的方式都是没办法成立见精的话,那怎么会是有异体的这种见呢?不可能有的。
这是第三个破同和异的问题。
21、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
这是第四个破非同和非异的问题。
如果是有一个分空的,如果是有一个分见的话,倒是可以说是两者不同,但是分空和分见本来都是没有边界的,就不可以说两者不同。
如果空有一个本体的话,我们划条线,称这边的空,称那边的空也可以;如果见有本体的话,那我们把它划分,划个界线都也可以,称这边的见,称那边的见。但是不管是空也好,见也好,这两个本来都是没有边界,没有边畔,那怎么说是非同呢?
非同的话应该有一个相同的,然后观待相同,这个是与它不同的,这样可以说的。但是不管是从空的方面讲,见的方面,其实都找不到边界。如果找不到边畔的话,那你怎么知道他们两个是不相同呢?如果不管是见方面,空方面两个都找不到的话,你怎么说相同或不相同呢?因为同和不同的话,一定要有两个物体以上才可以说相不相同,如果见、空没有本体的话,那就一个都不成立,两个怎么成立?如果两个不成立的话,哪有不同的这种概念。
比如有两个人相同的话,这两个很像,然后第三个人的话,这人跟这个人不像。但是这两个人都不成立的话,那第三个不同的怎么成立呢?因为像和不像的话,至少是要有两个东西。
这个是非同,然后下面讲非异。
22、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见暗和见明的话,它是有改变的,一会儿见明,一会儿见暗,但是它见暗见明的性没有改变的,它们两个的见性没有迁变,这样的话,那怎么会说是有差异呢?
暗和明是无常的,但见性当中是没有改变的,性没有改变的话,那怎么有差异?没有差异的意思。
23、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
佛陀告诉阿难:“你一定不要粗心大意,不要马马虎虎,你一定要用非常细致入微的这种智慧,去深入地观察,去细致地研究、判断。这样的话,才知道这里面的道理。”
24、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你要知道光明是从太阳当中出现的,黑暗在没有月亮的时候出现的,虚空是没有什么阻碍、通达而产生的,地大归于阻碍。从这明、暗、通、塞四个当中,你的见精从什么地方出的?
我们的见精,依靠外境产生,但外境的话也是没有实体的,怎么产生呢?
25、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
通过上面的推理,其实你的这种见觉,没有什么它的本体,是空性的,是断灭的,那这样的话不可能因缘而产生的,不是和合而产生的,然后,你的见精也不应该是无因当中产生的。
你的见觉,还有空、明、暗这些也是现在不成立的。前面是破因缘生的,后面破自然生,所以我们的见觉,并非是因缘产生的,并非是自然而生的,这样的话,它的本体都只能承认是不可思议的。
26、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
确实见闻觉知的话,它的本性圆满周遍于法界当中,而且从来都是不动摇的。
我们众生的见闻觉知的话,也是在本来的圆满的这种法界中从来没有动摇。本体上是没有动摇,显现上可能会动摇的。你一会见到光明,一会见不到,一会见到黑暗,一会见不到。
27、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
阿难你应该知道,无边的不动那是虚空、见,动摇的地、水、火、风,共有大六。
见的本性是不动摇的,不动摇的见闻觉知,虚空也不动摇的,显现上是动摇的,但实际上不动摇的也有地水火风了,这六大。
28、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它们的本性真实圆融,在如来藏当中,本来无生无灭的。
地水火风也好,空大也好,见大也好,在我们的如来藏当中,始终是不动摇的,也是无生无灭的,本性上是这样的。因为阿赖耶成熟以后,才变成器情世界,所以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本体都是如来藏。
29、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
阿难,你本身沉沦,还不能开悟,你自己的这种见闻觉知都是如来藏的本性,
30、汝当观此见闻觉知,
这是佛陀当时对阿难的一个直指法,你应该观察见闻觉知,我们也是观察见闻觉知,因为前面我们观地水火风,现在是观自己见到的、听到的,然后想到的,包括六个面前所有的这些对境呐,那么这些见闻觉知,都是如来藏的本体,它的妙用。
31、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你要这样观察,比如说我产生的分别念,我听到的这些声音是生,还是灭的?是相同的还是相异的?还是不是生灭的?不是相同不是相异的?
我们现在的见闻觉知,包括生灭也好,同异也好,这些的话全是戏论。其实离开了这些所有的戏论的话,可以在如来藏的本性当中了悟,可以了悟如来藏本性的意思。
佛陀亲自来问我们,你自己的见闻觉知到底是怎么样?我们也说心的生灭,心到底是什么呀?真的有生灭吗?还是没有生灭吗?到底它有颜色、形状吗?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自己的心,反观自己的心的时候,也许有些利根者的话,在这个时候:哦,原来所谓的明明清清的这些分别念,刹那也是不安住的这个分别念,原来它的本体是这样的,光明空性,无二无别的以外什么都没有,但是这个也是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
32、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你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些见闻觉知,实际上就是如来藏的一种妙用,它本性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清净本然的,但是它确实是周遍整个法界。
正因为是这样的话,我们众生每个都是具有如来藏的相,还有每个人都可以开悟,有这个资源,有这个机会。如果这种光明本然清净的法没有的话,可能有些人是他可以证悟的,他自己的专利。有些人的话,他永远也不可能证悟的。
但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每一个众生的相续当中,乃至蚂蚁和蚯蚓以上的众生都有佛性。这个佛性的话,一旦因缘成熟的时候,可以了悟的,原因就是这样。
33、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不过这个也是随着众生的心,他所了知的量确实也是不相同的。随着众生的心不同,这个原因的话,那它所知的量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像佛陀的话,实际上是能见到十方清净的刹土,完全都是通彻无碍的。然后像菩萨的话,就像《入中论》和《十地经》里面讲的一样,他见到百千万的世界,也有这样的。像声闻缘觉的话,比如说阿那律尊者的话,他能见到整个南瞻部洲,就像是手里的芒果一样的,他只见到瞻部洲所有的这些。还有阿难尊者的话,因为他是初禅,他能见到初禅的部分的境界。而我们凡夫众生的话,鼠目寸光,只见到一点点,可能我们是用分别念来见一点,或者是用推理来见一点。其实我们的所见的话,特别的这种狭隘。
34、如一见根,见周法界。
其实我们一见根,一个见根的话,不管是你眼根见的也好,鼻根见的、耳根见的,这样的这种觉知的话,其实是这种见周遍于整个法界。
35、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
如果具体来分析的话,比如说我们听到的声音、耳朵的这种听觉也好,鼻子的嗅觉是吧,舌头这种尝触觉,身体的觉触,意识的觉知,这样对应的话,眼、耳、鼻、舌、身、意,每一个根得来的这种觉知,其实妙德诚然的,它的这种光明和这种功德的话,是诚然无碍的,没有任何的阻碍,它周遍于法界的。
我们觉得说:哇!厕所里面好臭。其实它的这种光明也在如来藏当中,它还是跟清净的佛的刹土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只不过是我们众生面前,显得这么的臭,这么的难闻,或者是难听、或者说是难受。
36、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虚空当中,怎么会是有固定的这种或者说是隔开的这样的一种方所?其实是没有的。所有的世界当中,我们见闻觉知的这种资源确实是有的,循着自己的业,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37、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因为世间人无知,迷惑于这些法包括我们见闻觉知的话,依靠因缘产生的,依靠自然而产生的。其实都是心识分别念的揣度,只要你有一种言说,这样一开口的话,那要簌口七日,只要一说话的话,那就可能是不是真实的了,无有真正的实相的意义。
三、再听梦先生聊聊:
第33场上部
地、水、火、风,空,这是无情的大五,与有情的见大,共六个大,无情跟有情归为如来藏性合成一个,这一个是如来藏性。
前大五地、水、火、风、空是第八识相分,阿赖耶识的相分;那么见大,是第八识的见分,就是如来藏性所含藏的见相二分。见分跟相分都是如来藏的自证分,自证分是第八识的本体,即是真如,就是所谓的如来藏,这就叫如来藏性。
如来藏性本身含藏着见相二分,见、闻、齅、尝、觉、知这属于六精,本来是如来藏性,就叫妙真如性,不是生灭,也非同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