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专家聊聊“二事非性”

(2023-02-02 11:29:29)
标签:

下马三观花

分类: 下马三观花

听专家聊聊“二事非性

一、聊聊千年古译文言文:13、3分别见妄,二事非性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二、听索先生聊聊:

25场前部

1、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佛陀跟阿难尊者说:我今天为你,依靠共业和别业这两种事,进以意义和退比喻相结合,给你讲明白。

2、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先在这里讲“别业妄见”,有眼翳众生的别业妄见是,他看灯光的时候显现的圆影。虽然他面前现,好像外面真正有一个圆影的外境,但是实际上始终都是那个见者,眼睛有的原因而造成的。

他的这个圆影,实际上是别业众生面前无欺存在的外境,其他众生看不到的,因此说他的眼翳所成的。

3、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这个眼翳,实际上是他的见相颠倒,见的毛病,妄心一起动的时候,好像是有,但是实际上不真的见到颠倒相圆影现象,实际上不是色所造的,也就是说这个灯光它没有五颜六色的,而是能见者,的妄想所造的。

然而有眼翳人的见性,始终都是没有错误的,没有什么过失的尽管他当时看到的是圆影,因为圆影只是偶然的眼翳现象而已众生正在显现颠倒现象的时候,他的见性无增无减的。

4、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佛陀跟阿难说:就像你如今以自己的眼目观看整个世界,所有的山河、大地、国土以及四类众生,六道众生这些,所有形形色色包罗万象的的这些景色,其实是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的“见病”所造成的,所以这个并不是实有的。

面是以比喻来讲的,现在这个已经到了意义上。如同有眼翳的人看到的圆圈一样的,我们看到的非常坚固的现象,其实是无始以来我们有妄想、无明的眼翳所造成的“见病”所导致的所以一切现象实际上是虚幻不实的,没有真实的。

这里的所谓的没有并不是一切都是变成了断空,不是这个意思,可以说一切都有相的东西,或者有戏论的东西,在真实了义当中不可得。

5、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

“见”,能见的见境,“见缘”是所见的外面的这种山河大地等等这些现象,表面上看好像似乎显现见和见境是分开的。当我们看到外面景象的时候,表面上看,见和见缘,能取所取应该是分开的,你现前的有境和外境也是有的。

实际上是我们本身的这种觉性光明,除了这个以外是没有的,只是显现上是境和心分开的。

6、见所缘眚,觉见即眚。

所取是有障碍的法眼翳导致的外面颠倒相圆影那么与其观待的能取是有障碍的法即产生了圆影存在的妄见,这样所取能取都有病,并不是真实的。

7、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我们本来具有的光明的觉性,是无有颠倒的,有障碍以此觉性去看刚才那些有病的被染污的所取能取觉性并不会处在眼翳当中颠倒

真正的觉性不是在迷乱当中,这个可以叫做真正的见性觉性。我们说真正的见,实际上并不是有相的东西,它是真正的这种见性怎么会还要见闻觉知呢?因为见闻觉知毕竟是一种相上面的东西,它并不是真正的觉性。真正清净的这种觉性,它根本不会取幻化的还有清净的相,甚至佛陀的这些清净的相,它也不会去执著的。

见闻觉知是指有毛病,或者是迷乱当中能取所取在这个当中,存在实相的、真实的见闻觉知的话,肯定是不合理的。

8、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你看到我也好,看到自己也好,看到世间十类众生也好其实见到的这些全部都是你的迷乱现象,并不是你的见性,不是真心。

因为世俗谛都是假的,从中观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佛陀的色身也好,还有十类世界也好,都是迷乱相因为世俗的眼光毕竟是属于二取的有境,最终是迷乱相

“十类众生”,1胎生、2卵生、3湿生和4化生这些众生,还有5有色的众生、6无色的众生、7有想的众生、8无想的众生,然后9非想的众生和10非非想的众生,共有十类吧。

信息来源:《金刚经04课》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10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三界轮回中的众生林林总总、不计其数,总的来说,可以包含在九类当中:

1〖卵生〗:顾名思义是从卵中出生,有龙族、飞禽和一些人类。例如,萨嘎拉居士的孩子全部是卵生,《佛教科学论》在讲人类的各种产生时,也引用过几则卵生的公案。

民间传说格萨尔王也是卵生:一天下大雪,身为女仆的母亲在家里生孩子,因为没去主人家干活,主人非常生气,提着刀子冲到她家。进门后,看到女仆蒙头大睡,于是气愤地掀开被子,发现里面有个大卵,举刀就砍。卵破开后,出现了三个孩子,一个飞到天上;一个的膝盖碰到刀子,落在帐篷上,这就是格萨尔王;还有一个仙巴,被主人扔到了河里。但这只是一种传说,正史中并无如是记载。

2〖胎生〗:人和旁生主要是胎生。按照《俱舍论》中的观点,饿鬼也大多是胎生。

3〖湿生〗:夏天的昆虫多为湿生。当然,人类也有湿生的情况,如以前的索首阀国王,他头顶上生阿拉律,右腿生哲巴,左腿生月哲。还有顶生王也是湿生。

4〖化生〗:天人、非天、初劫时的人、地狱众生都是化生。此外,一些大成就者也是化生,如莲花生大士、圣天论师。

5〖有色〗:指欲界、色界的众生。《俱舍论》中说,欲界众生贪著五种妙欲,执著非常粗大,故有实质性的身体;色界众生断除了欲界的贪心,无有实质性的身体,但仍有比较细微的贪心,所以有一个光身。这两界的众生皆有色相,故称之为“有色”。

6〖无色〗:指无色界的众生。他们没有接触性的色相,只有一个意识的色相,这种色相极其微细,所以称为“无色”。

7〖有想〗:指四禅中的广果天。此处没有欲界的粗大分别念,仍有细微分别念。

8〖无想〗:广果天周围的一部分天人。《俱舍论释》中形容广果天犹如城市,无想天则如城市旁边的寺院。这里的天人除了初生与命终时会起两次分别念之外,五百大劫中不起一个念头。

9〖非有想非无想〗:又名有顶、非非想天,是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因为没有欲界和色界的分别念,故称“非想”;仍有微乎其微、极不明显的心识,称为“非非想”。《俱舍论》说,此处不是没有心识,而是有一种贪执禅定的分别念,由于特别细微之故,以低劣加否定而称为“非想”。

上述九类众生的意识形态比较典型,轮回中的有情均可含摄其中。对于这些众生,大乘菩萨都应发愿加以救度,使其有漏的身体和分别念融入法界,最终获得无余涅槃,这就是世俗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9、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真正的你的这种绝妙见性,它的性质不是迷乱的,不是有眼病者的这种见真正的见就像没有眼病的人看到的一样。如果没有眼病的人看的话,凡是有相的这些肯定是没有的,得不到的,所以你可以称之为说不见。

当然这里的不见也是堕入一个边,其实不见,见也没有,不见也没有,见不见二者也没有,非二者也没有,这就是真正的见了。《定解宝灯论》里面讲,没有见这是殊胜的见解,所见的意义不偏堕于一方,这是真正的见。所以真正的这种见,确实也是这样的一种见。

10、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

同分妄见跟一个别业妄见的人进行比较别业妄见是一个人眼睛有病同分妄见是一国人共同看到相同的景象

11、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别业妄见的这个人,他因为眼睛有眼翳的原因,看到灯光上的圆影,实际上圆影是他的眼病妄见所导致的。

那个国家的同分妄见,大家都看到两个月亮、两个太阳一些不吉祥现象

自己别分业力所见到的,和众人同分业力所见到的,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我们前面的一些恶业,恶分别念所造成的。根本是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的这种无明相应的妄见所产生的。

一个人看到的灯光的圆圈是他的一种眼病,他以前害过其他人的眼睛,以这种恶所起的共同的众生看到的不吉祥是一种恶所起的先有了无明和我执,然后有了烦恼,然后造业。

众生的业,根源时间很长的,有些是可能短短的时间当中自己的前世这样造的,有些是在你的阿赖耶当中存留了很长时间,在你的潜意识当中保留了很长时间以后,因缘具足之后才慢慢现前的,有各种各样的。是无始以来的妄见所生共业当中有别业,别业当中也有共业。

12、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

比如说是阎浮提的三千洲当中,包括大海、娑婆世界,以及十方有漏的国土和众生。

13、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所有众生,实际上从觉性和明心角度来讲,都没有丧失过,整个世间当中所有的众生的心的如来藏光明,一直没有失去过。但是后来因缘不同,众生因为无明产生见闻觉知,虚妄的病缘结合。各种因缘妄想具足的时候和合而生,各种因缘妄想具足的时候和合而死众生在六道轮回里面不断地生死。

这个相当于我们密法当中讲,众生本来都是清净的,因为在本基当中显现基现的时候,普贤如来他已经了悟自性了,而众生虽然自己本有这样的心也没有了悟。

14、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如果我们能远离一切诸和合缘和诸不和合缘,那么就能灭除一切生死的因。真正的圆满菩提,它的本性是无生无灭的。我们的清净本觉、真心、本性,实际上本来都是湛然常住、无离无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境界真正了达了这样的境界的时候它没有增减。

再听先生聊聊

4场后部

1、眼睛是没病的,堕在这个眚病之中,就在灯上又看成个圆影子,那个是假的,没有的。这是见性的过错吗?不是的,是病态。

真心原来是没病的,堕在业中烦恼、无明这些业态,把这个真性就给迷了。真性是没得病的,没错误的,你能见的这个见性也没错误的,举一切法你都是虚妄而见。

2、我们不明白心性,以假为真,以我们的妄识来认识的妄境,这个妄境就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些个都是妄境。

3、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经常以此解释经义,唯实的语言表达很难懂。

无明为因,境界为缘。

无明是那根本性性,就那一念不觉生三细无明又依何起?依着法界真心一念错了念头一念不觉就迷了迷了就是对于境界相执着境界相。早期没有什么同、没有什么异,以后逐渐就分别了,就称异相、同相、转相、现相业相,那就复杂了,所以一直到众生。

境界为缘,它必须攀缘境界相,这个境界相要长六粗,这叫十法界。因为它不是实有的,只是因缘,因缘和合生起了,因缘别离消灭了,全是因缘和合生灭虚妄之法总根是无明。

听专家聊聊“二事非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