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国学公园门内的大照壁,便看见一座高大的建筑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国学讲堂。
国学讲堂前一泓碧水,这就是“文渊池”。孔庙前的水池一般称为“泮池”,也称为“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曲阜和北京的文庙前的泮池就给我很深的印象。其都形制很有讲究的。也有的地方文庙前的水池叫“文渊池”。
http://s11/mw690/0072OMe4zy7idHvTSKC3a&690
国学公园的建筑融合了我国南北传统建筑的风格。像牌楼、国学讲堂这种比较大气的是北派风格的建筑。整个讲堂红柱灰瓦,五脊挑檐,如宫殿般雄伟宏大。
http://s10/mw690/0072OMe4zy7idHw1IH7f9&690
http://s13/mw690/0072OMe4zy7idHw0LIE6c&690
近看国学讲堂更加高大。莲瓣雕花大理石柱础上粗大的圆柱置顶殿梁。画梁雕栋。
http://s6/mw690/0072OMe4zy7idHwbXsV75&690
国学讲堂,可以看到所有的门全部采用浮雕的形式,把名人画像、三国故事、琴棋书画、八字图、梅兰竹菊等国学文化元素表现出来。
http://s1/mw690/0072OMe4zy7idHwjVkc10&690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http://s6/mw690/0072OMe4zy7idHwpNsNd5&690
琴棋书画
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http://s3/mw690/0072OMe4zy7idHwvHYC42&690
http://s1/mw690/0072OMe4zy7idHwBqhi50&690
http://s1/mw690/0072OMe4zy7idHwMQA8f0&690
http://s5/mw690/0072OMe4zy7idHwWUaU94&690
亭台楼阁
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像醉翁亭,岳阳楼等。
http://s16/mw690/0072OMe4zy7idHwYrEP4f&690
http://s15/mw690/0072OMe4zy7idHxc1Ouce&690
三国故事
三国故事多出自《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http://s3/mw690/0072OMe4zy7idHxB2WS12&690
三英战吕布
http://s16/mw690/0072OMe4zy7idHxIcH52f&690
先秦七子
先秦七子指的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七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这七个人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http://s1/mw690/0072OMe4zy7idHxLfby80&690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後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後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於周烈王四年(西元前372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西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後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於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http://s6/mw690/0072OMe4zy7idHxRgHj05&690
荀子
荀子 xún zi(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http://s14/mw690/0072OMe4zy7idHxWuN77d&690
墨子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一说前479年—前381年),名翟(di),又称墨翟,鲁阳人(今鲁山县),另一说鲁国人(今滕州市)。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http://s1/mw690/0072OMe4zy7idHy01pe20&690
曾子
曾子,本名曾参(zēng shēn,前505-前435),字子舆,中国汉族人,春秋末期鲁国南武(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1]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
曾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正宗传人,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之以徒,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http://s11/mw690/0072OMe4zy7idHy7sqCaa&690
历史上一直以来,都称孔、孟、荀、墨、老、庄、韩为先秦七子。这里不知为什么多出一个曾子少了老子。固然曾子是历史上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但说起先秦七子还没有他,倒是提起诸子百家时他倒排的比较靠前,但无论如何也超不过老子。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人们在提起道家学说时常以老子与庄子的并称叫做“老庄”。不明白雕刻家们手误还是原本就不是表现先秦七子的。
老子
老子,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一说安徽省涡阳县城北郑店(正殿的谐音)村,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安徽涡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http://s7/mw690/0072OMe4zy7idHydbg2a6&690
韩非子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时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
http://s16/mw690/0072OMe4zy7idHFWDhR8f&690
还有很多没看明白,就不敢乱解释了。大概也是国学典故之类的吧。
http://s4/mw690/0072OMe4zy7idHG7CjFa3&690
讲堂里有一个讲台和许多长桌长凳。一看就是个大讲堂的样子。文庙里的学宫不知是不是这个样的。
http://s16/mw690/0072OMe4zy7idHGcUeH8f&690
http://s8/mw690/0072OMe4zy7idHGkgfRf7&690
从仁德山上的八卦亭看国学讲堂。
http://s9/mw690/0072OMe4zy7idHGonR6f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