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见闻——最难改的作文
(2022-05-11 19:42:43)
标签:
随笔原创知青 |
分类: 知青见闻 |
最难改的作文
一九七一年冬季,我在戴帽中学当代课教师,教授两门课程,七年级的物理课和六年级的语文课。当时是九年一贯制,说是相当于高中毕业。我教语文课的班级里有一对郑姓双胞胎兄弟出奇的顽皮,可是就爱学语文。上课的时候他们不但不闹,还能帮助维持纪律,真是给足了我面子。双胞胎兄弟的父亲是大队ge委会贫协主任,看到儿子爱学习了,非常高兴,还特意带来烤地瓜表示感谢。看到好几层包裹下的烤地瓜还冒着热气,我知道双胞胎兄弟是跑着来的,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他们一家祖籍山东,郑家爷爷辈举家来到东山定居。此时郑老爷子已经年老,只能做些轻微的体力劳动,由两个儿子轮流供养。腊月初一天气最冷的时候,郑老爷子要到大儿子家去了,他搭乘队里交公粮的牛车到了公社,牛车往回返,而他还要再向前走十几里路。考虑到前面的路是沿着铁路线走的,路基两旁的小道虽然很窄,可是雪都踩平了不是很难走,郑老爷子执意独自前行也就由着他了。
谁也没料到,半路出事了。郑老爷子耳聋,没有听到隆隆的火车声,他被气流卷到车厢的侧面,反复的撞击,遗物遗ti散落在六、七十米的路上,辛劳一辈子的老人离开了人间。我很快就知道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因为郑家的双胞胎兄弟带来一封给铁路局的感谢信,求我措措词,用毛笔抄在大红纸上。我非常惊诧,这个事情怎能“感谢”呀!感谢信的大意是:郑老爷子的去世是自己不小心,铁路局没有责任,事发后还送来三百元抚恤金。这要是在旧社会,不但没有抚恤金还得用白酒擦洗铁轨,新旧社会两重天。
事是这个事,可是我总觉得“感谢”二字不妥,红纸也不适当。我冥思苦想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具结书”、“回信”都不能全面地表达心境。与郑主任反复推敲,最后将标题定为“给吉林铁路局的回复”,没有用大红纸,我用钢笔将其抄写在信纸上。内容改动不大,但是这封信还是在我教语文时,遇到的最难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