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制生产力,完善机制发挥科技创新主导作用
(2024-06-07 17:13:39)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还要有包容鼓励创新的环境。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一些企业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东方电气集团组建“科研统筹机构”,在责权明晰的基础上,实现科研项目、资源和人才统筹;中国中车集团通过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建立协同研发机制并单列专项奖励等措施,强化内外部跨企跨域联合研发;中国五矿按照“不变体制变机制”的思路,成立“虚拟中央研究院”,有效整合成员单位创新资源。
各家央企所处行业、发展水平不同,创新生态有无通用“解题思路”?
“从实践经验看,从内外体系、考核激励、宽容失败、应用场景等四个方面攻坚发力,是当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重要内容。”王宏志说。
考核激励方面,国务院国资委正率先创新示范。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有汽车企业发展还不够快。但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投入大,如果考核当期利润,就不利于企业全速推进。为此,国务院国资委调整政策,对3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考核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发展,破除限制企业发展的机制障碍。
应用场景方面,国资央企正积极推进“三首”推广应用。国有企业要带头优先使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自主创新成果,积极提供应用场景、试用环境。目前,至少有66家中央企业建立了“三首”采购绿色通道,“还未建立的企业要加快建立,做到畅通管用。”王宏志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张玉卓强调,央企要摒弃过去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追求规模、挣快钱等,“现在明确要求中央企业一定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
张弛追踪研究发现,更多央企和国有资本正面向具备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以激励创新为目标的更加完善的考核和监管机制正在加快形成,未来央企将持续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