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当好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2023-12-11 14:56:25)
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准确把握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和全球竞争力。
2019年,山东重工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彻底扭转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困局。随后潍柴3次问鼎世界巅峰,连续突破柴油机热效率极限,最高达到52.28%。
“高热效率柴油机能够实现百公里油耗降低2升以上,经济性优势非常明显。”在此前举行的“数说山东看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谭旭光介绍。
发力数字经济,浪潮集团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企业,其突破的32路以上处理器紧耦合技术,使我国跻身关键应用主机领域世界前列,AI服务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也为助力数字中国和山东数字强省建设,助力数字经济稳固发展夯实了“数字底座”。
今年以来,山东省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1个、省部级研发平台24个,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涌现出一批重要创新成果。浪潮集团服务器高效虚拟化等3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山东重工全球首发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科技自立自强首先要有政策支撑。省国资委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对省属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在考核时全额视同利润,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的,分别按2倍、1.5倍视同利润加回。建立研发投入增长机制,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近3年年均增长29.1%。今年1—10月份,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达352.5亿元、同比增长17.8%。同时,组织4户省属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集聚优质科创资源要素,截至目前,省属企业共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74个、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95项。在全国率先开展“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省属企业组建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6家,与高校、科研院所、中小科创企业等100余家成员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与协同创新,初步达成合作意向600余项。
强化人才引育留用。深化党管人才要求,突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近3年累计实施127个省属企业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项目,新增柔性引进和合作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800余人。2023年以来,省属企业已有80余人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人数创历史同期新高。
着力构建人才激励机制。指导企业将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科技人才激励,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对关键人才实行“一人一议”,协议开放薪酬,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