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的面临的挑战
(2023-08-15 10:45:37)一是市场与资源约束将加强。在今后一段时期财政货币刺激政策作用趋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宏观环境下,市场及资源对企业发展约束将进一步增强,产能过剩问题可能进一步凸显,并可能导致企业两极分化,资源和利润均向优势企业集聚,弱势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转型升级缓慢的企业可能遭到市场的淘汰。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重组将重塑市场竞争格局,经济转型缓慢的地区可能由于企业破产倒闭等问题加剧财政困难,进入恶性经济循环。
二是稳增长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大幅上升,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国有控股增长10.1%,民间投资仅增长0.9%。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民间投资下降0.2%。今年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1.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超过40%,占全部投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国有投资在稳宏观经济、升级产业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三是企业利润空间收窄的同时,对财政加大支持任务趋重。在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国有企业在保障财政稳定、提供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17.7%。2022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334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国有企业亟需进一步提高资本经营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承担起稳定财政收入、促进民生的责任。
四是技术进步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在当前国际竞争大环境下,中国制造遭遇了三面夹击:国内制造业面临着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的挤压,传统制造有东南亚国家追赶并替代,从2018年开始高技术制造又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实现产业升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五是发达国家市场不乐观。当前,中美关系、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政经关系仍然不够稳定,西方发达国家打压我国高新企业趋势仍然明显,对我国高技术、设备等限制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仅影响我国产品向高附加值的地区出口,也影响高技术、关键设备进口,部分产业链环节外迁也可能对我国产业链生态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