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运行仍存在深层次问题

(2023-08-15 10:44:02)

首先,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虽然我国经济上半年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但这建立在去年二季度GDP增长仅为0.4%的低基数上。从环比看,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速2.2%,二季度GDP仅增长0.8%,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性在下滑。此外,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上半年平均下跌了6.43%,如果以美元计算,上半年我国GDP为8.56万亿美元,而2022年上半年我国GDP为8.68万亿美元,那么我国上半年的GDP反而是下跌的。上半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5%,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1%,消费税同比下降13%,工业利润大幅下降(1-5月同比下降19%)。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仍然巨大。

其次,外部市场结构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虽然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但6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0%,其中,出口降8.3%。与前5个月数据相比,上半年进出口及出口增速分别下降2.6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和前4个月相比,上半年进出口及出口增速分别收缩了3.7和6.9个百分点。如果以美元计价,我国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92万亿美元,下降4.7%;其中出口1.66万亿,衰退3.2%,进口1.25万亿,衰退6.7%。未来随着美联储的持续高息环境、需求下滑以及去中国化的进程加快,出口增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虽然我国对“一带一路”和非洲部分地区的出口增长较为显著,但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可能难以对冲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下滑,下半年面临的出口增速压力依然不小。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所以近期出口压力较大,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将趋于严重。

其三,国内市场约束可能进一步增强。疫情三年,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受到较大冲击。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由疫情前的8%左右的同比增速下降到2022年的3.9%,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受到制约。居民部门资产增速同样下降明显,从2019年的10.1%下降到2022年的2.4%。青年作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对消费拉动力下降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2023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6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高达21.3%。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4月的18.5%下跌至6月的3.1%。下半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的任务仍然艰巨。

其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效率降低。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率为3.8%,继续创2021年以来的新低,同比增速由1-3月的 5.1%下跌至 1-6月的3.8%。 2023年的赤字率、专项债安排均高于去年,新增赤字5100亿元、专项债增加1500亿元,但基建投资增速从2018年前的20%以上降至当前10%以内。2022年约有4万亿增量资金流入基建,专项债2.5万亿、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投入7400亿,新增政策性开发银行基建贷款8000亿,但这些资金投入仅带来了8%的狭义基建投资增长。说明了我国传统基建项目已经基本饱和,新基建尚未能接续,导致基建投资效率大幅降低。

其五,货币政策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2023年6月末我国M2余额287.30万亿元,同比去年增加了近3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1万亿元,但上半年我国GDP增量为3万亿元,也就是说,21万亿流动性仅带来了3万亿元的GDP增长。从社融情况看,也存在低效问题。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但2014年以来,利息支出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比值始终保持在40%左右,个别年份甚至接近50%。过去三年,累计利息支出占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36%,说明我国有部分企业和地方举新债还旧债。资本市场上,2022年全年,A股股东净减持金额为3310.85亿元;2023年上半年,A股重要股东净减持金额为1710.62亿元。央行降息降准,持续发力,货币增速远远快于经济增速的同时,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减弱。

其六,地方及企业债务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地方债务问题仍然突出,据测算,2022年底,全国只有5个省市杠杆率低于60%,处于稳健水平,其他省市均处于偏高或高水平负债。2023年上半年累计发行180只企业债,发行规模合计1346.5亿元,企业债净融资为-385.4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偿还规模增加196.6亿元。下半年,企业债待偿还规模为2107亿元,较上半年增长375.1亿元。2023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4786只,共计3.38万亿元,但净融资额从一季度的5497.4亿元下降到二季度的2808.8亿元。2023年下半年尚在存续期的债券余额为4361.6亿元,境内债务偿债压力较大。2022年末以来,虽然有部分地产企业完成信用债或海外债重组,将偿债压力延后,但是仍有为数众多的出险房企仍未完成债务重组,偿债压力较高。

其七,出口格局改变导致产业链重构现象已经出现。202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放缓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明显回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2022年下半年外商直接投资降幅超过70%,今年1-5月同比下跌5.6%。同时,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欧美国家贸易投资“去中国化”趋势加速,贸易结构与产业链格局正发生变化。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份额迅速下滑,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额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首次失去保持了15年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今年1到5月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5%,下降部分由东盟、加拿大和欧盟商品占比提升填补。2010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出口份额快速上升,目前已经超越美国与欧盟成为中国出口第一大目的地,从2010年的8.8%到2015年的12.2%,再到2022年的15.8%。尤其在今年1-5月,中国对东盟出口份额进一步上升至16.2%,同期对欧盟、美国以及日本出口份额下降至 15.4%、14.3%与4.8%。由于美欧等发达市场仍然引领高端产业发展,仍是高利润市场,短期之内,我国境内企业投资布局东南亚以及“转口贸易”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中国出口仍构成支撑,但产业链外迁可能在进一步削弱我国直接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对国内产业形成降级的威胁,也直接影响中国产业体系的完备性和稳定性。

其八,人民币汇率下降压力较大。近10多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与中美五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在美联储加息的同时,美元国债收益率持续抬升,相比之下,我们的国债收益率则持续下降,导致离岸人民币持续贬值。5月末,我国外汇存款为8518亿美元,比上年底减少0.4%,比美元加息的去年3月减少18.7%。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余额比上年底减少5.4%,比2022年3月底减少17.4%。2022年度,美元对离岸人民币涨幅达8.7%,2023年上半年,美元对离岸人民币上涨了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