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2023-08-11 14:01:15)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上海国资以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勇担新时代赋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使命和任务。
(一)讲忠诚,国资系统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
上海国资系统拥有各级基层党组织1.5万个、党员人数超20万。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坚决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把“四责协同”衔接到管企治企全方位全过程。全部监管企业完成“党建入章”,95%的监管企业和80%的二级企业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全部监管企业及党委建制各级子企业制定“前置清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织密建强基层党建网络,开展百个党建品牌“大创建”、千余业务主题“大考验”、万名书记“大培训”的“百千万”特色工程,将“支部建在项目上”“支部建在业务线上”,全面消除市国资委系统1231个党员“空白班组”“空白网点”,把党的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以“聚力合作、服务发展”为主题在沪外37个城市开展党建联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
(二)讲质量,国资国企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2021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约占全国地方国企的1/7、1/9和1/6,始终保持全国地方国资第一。其中,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利润总额达3526.6亿元,同比增长4.7%。截至2021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6.2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国有权益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一批国有企业国际国内竞争力持续增强。上汽集团、绿地集团、中国太保、浦发银行、上海建工、上海医药6家国企进入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港集团、申通地铁集团、锦江国际集团、机场集团4家国企进入全球行业排名前三,7个国企品牌入围2021年亚洲品牌500强,16家企业进入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上海国有经济规模效益高位增长。
(三)讲使命,坚决履行国资国企责任担当
上海目前拥有44家市属国企,覆盖“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功能保障类”三类。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主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承担了全市100%的轨道交通运输、90%以上的燃气和原水供应、80%以上保障房和租赁房建设、70%以上的污水处理和主副食品流通供应等公共服务。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上海国资国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勇扛急难险重关键任务,在大战大考中充分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在极短时间内建设运营6个方舱、提供13万张床位;制定落实房租减免等助企纾困政策,惠及9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屋租金总体规模达到140亿元。多措并举保障稳岗就业。截至2022年8月底,实际已签约高校应届毕业生21000余人,提前超额5.58%完成既定计划招聘数,分别比2020年、2021年提高5.85、6.91个百分点。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组织监管企业与云南、贵州112个贫困村结对,累计投入2.3亿元,购买消费扶贫产品超4亿元,监管企业结对帮扶的11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四)讲创新,国企创新策源能力大幅提升
上海国资国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19—2021年,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科技支出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2017—2021年,企业科技支出累计达到2696.18亿元。同时,上海国资致力于推动品牌焕新,提升老字号品牌的显示度和影响力。2019—2021年,老字号品牌实现营收1058.72亿元,年均增长率3.5%,品牌行业影响力日趋扩大。上海国资国企积极抢占数字化新赛道,举办数字化转型创新大赛,开放100多个数字化转型核心场景需求,1014家企业提供的1500余个场景解决方案、业务场景实现“经济+治理+生活”全领域覆盖,意向合作金额超1亿元,为培育上海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