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严查国企违规投资,健全监管制度
(2023-06-19 16:30:50)事实上,国有企业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廉洁风险大,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查处问题不是终点,对症下药、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才是关键。
“在当今时代,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严学锋对记者表示。一方面,企业特别是国企应该突出主业、追求高质量的投资。不少企业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结果企业发展质量低,乃至陷入困境。有所不为,然后可以更好地有所为;做强主业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进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突出主业是近年来的国资监管政策要求,符合中央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家专注专长领域。
因此,国资监管应该健全制度,加强对企业违规投资、盲目投资和低效无效投资等问题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其中一大关键是加强有效问责包括及时、有力。在对国企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方面,需要公平合理,切实重视企业发展质量,而不是偏重企业的规模增长、利润的大小。
另一方面,当今时代日新月异,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国企主业的划定、投资的监管政策,应该一企一策、有适当的灵活性,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决策空间以面向未来的创新,并落实容错机制,不能要求每项投资都是高效的。因为政策有滞后性,企业的发展则日新月异,企业的主业、盈利模式等需要与时俱进,而不能固步自封。企业突破现有主业的一些投资探索,可能失败,也可能成为以后的主业、主要盈利点,让企业能可持续发展。
“所以,一方面是需要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另一方面是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决策空间,做好两者的平衡。”严学锋坦言。
相应的是,完善企业的治理,如健全企业投资决策制度,健全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推行专职董事制度,以增强决策层的监督制衡力量、遏制内部人的胡作非为;企业不断提升董事会、高管层、投资部门相关人员的履职能力;促进决策的合规、民主、科学。
同时,借力制度、技术等手段,促进企业经营包括投资、权力运行的透明化。
“堵后门重要,开正门更重要。”严学锋直言。开正门方面,关键是推动企业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以增强企业合规、科学决策进而高效执行的内生动力。当企业广大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和企业形成深度的利益共同体,他们既是为国资股东、更是为自己而工作,那么,这些管理者会本能地追求合规、科学决策,企业内部监督制衡力量强,而不是倾向违规、盲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