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改革筑基向海图强
(2023-06-02 10:22:23)当我们踏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旗下秦皇岛32-6油田生产平台,看到繁忙的生产工作秩序井然。脚下这方占地两个足球场大小的海上平台稳如磐石矗立于渤海的碧波万顷间,无声述说着中国海油向海图强的雄心。
据中国海油技术人员介绍,海上平台有400多个智能摄像头、26000多个数据采集点,每秒采集量多达10万余条,24小时实时的生产数据汇总形成大数据湖,实现预警诊断、主动优化和辅助决策等智能化管理。无人机和巡检机器人在油田日常运行工作中得到普遍运用。
这座开采逾20年的老油田,正在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具有最先进智能技术的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
据悉,渤海油田油气勘探始于1965年,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源地,矿区面积3.53万平方公里。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累计上报国家探明50.83亿吨油当量。2010年油气当量上产3000万吨并持续稳产达13年,2021年成功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截至2022年底已累产油气5.35亿吨,其中原油4.94亿吨,天然气425.9亿方。承担着原油保障和环渤海地区天然气供应重要任务的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环渤海三省一市,集勘探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行于一体的综合性油气生产基地。
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生产技术日臻成熟,离不开改革带来的人才活力释放。
中国海油的成立与改革开放同步。当前,中国海油坚持“中国特色”,健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突出“海油特点”,构建现代集团管控模式;把握“行业特性”,打造现代企业风控能力;大幅提升治理效能,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塑强“深改”“快改”奔向世界一流的双重驱动,走出一条以改革为主轴的始终追求世界一流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穿新鞋走新路。中国海油率先打破铁饭碗,率先停止内部招工,普遍推行“聘用合同制”。2020年底中国海油成立改革专项组,历时8个月调研13家央企、访谈140余人,广泛征集意见建议304条,最终出台《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决心和力度空前。
“两制一契”促使全体中层岗位人员重新匹配竞聘上岗,打破专家“一评定终身”,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及使用,4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占比从32%增长到52%。用工总量调控与劳动合同调控促进用工与人均效益正向联动,对考核“不胜任”的员工转岗培训,重新上岗后仍不胜任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现有用工总量相比“十三五”初期减幅达31%。在薪酬与业绩、岗位双挂钩带动下,推动薪酬分配向全员劳动生产率高的单位、向基层一线和科研人员、向关键岗位骨干员工倾斜。据了解,公司各层级管理人员整体浮动薪酬占比达到三分之二,关键科研岗位、绩优营销人员和“出海”员工的薪酬水平有了明显增长,极大鼓舞和激发了科研人员与一线员工积极性。
全面深化改革改出了新活力、改出了高效率、改出了好机制,改出了干部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塑造一流人才竞争力呈现出改革新气象。2022年,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达69.25%,创历史新高;预计2023年全年的原油产量将达到3340万吨,继续保持年产量增长5%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