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国企”是怎样炼成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2023-05-16 09:57:10)港口货物吞吐量被视为外贸的“晴雨表”。来到上海洋山港码头,记者看到,这里货船云集,岸桥林立。一辆辆印着“COSCO”的集卡往来穿梭,中远欧洲轮等多艘大型集装箱货船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码头作业繁忙有序。
“今年一季度,中远海控所属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总吞吐量为3030.54万标准箱,同比上升,体现了我国外贸回暖的趋势。”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集装箱板块码头重箱和空箱堆存比例总体维持在较为合理的状态,并通过旗下中远海运集运、东方海外用箱的统筹调配,不断提高用箱的成本管控能力。
做强海运企业,最佳的路径就是深化改革。“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作、业务创新,公司提质增效成果显著。”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说,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2020年、2021年、2022年中远海控归母净利润分别达99亿元、893亿元、1096亿元,体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据介绍,去年以来,中远海控通过引入上汽总公司作为投资者,实现双方在汽车供应链、零部件进出口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协同;通过收购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股权,加强集装箱航运与相关供应链服务之间的融合;通过认购中粮福临门股份,推动现代物流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保障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此外,通过直接持股上港集团及广州港部分股权、增持中远海运港口股份,为公司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加速,有效平抑周期性风险,增强全链条服务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受益于持续释放的改革重组红利,中远海运集团这艘航运“巨轮”,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航道上乘风破浪、全速行驶。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作为混合所有制的典范———中国巨石也尝到了深化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
“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杨国明表示,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建材充分尊重中国巨石党委书记、总裁张毓强的经营管理作用,给予其允许范围内的最大自主权,而中国巨石也按章办事,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实现了混合,最终实现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市场化的、灵活的、信任的“混合”。
数据显示,1999年上市至2022年,公司总资产增长了44倍,玻纤产量增长了83倍,营业收入增长了55倍,利润总额增长了171倍,合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17倍。
“中国巨石与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证明,央企与民企的混改完全能够混出活力,混出合力,混出竞争力。”杨国明说。
从生态环境,到工厂车间,再到港口货运,国资央企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主体、重要力量,正着力打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新国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