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突出效率活力,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2022-10-18 20:32:02)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国企改革推动了市场化机制各项举措全面走深走实。北京市出台完善市管企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实现“三个全部”:市管企业全部制定党委前置研究清单,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全资和绝对控股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全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各级企业全面建立了规范董事会,有效提升董事会运行质量。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北京市率先在全国研究制定董事会授权管理指引,有效提升经营效率。
北京市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更高水平深化央地合作,在技术攻关、产业协同、项目合作等方面加强与央企联动。上市作为混改重要实现形式,近年来推动建工修复、京城佳业等首发上市,首创证券、燕东微电子IPO过会,市属国有上市公司已增至68家。首钢绿能和首创水务入选全国首批9个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更深层次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发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累计推动252家国有企业引入京东、宁德时代等战略投资者,引入非公资本超860亿元。
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北京市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改革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取得历史性突破。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新进员工全部实施公开招聘,首钢集团、北汽集团等在集团层面探索选聘职业经理人,808家二级及以下企业引进1019名职业经理人,激起“鲶鱼效应”。老字号企业红星股份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6年来企业净资产、利润分别增长了4倍和20倍。推行契约化管理,各级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严格考核、刚性兑现。全面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今年以来调整退出1766人,占比4.37%。建立差异化薪酬,全面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推动薪酬分配向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国企中长期激励力度加码,32家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13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7家进入行权期企业净利润平均增幅达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