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发实践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规律的探索
(2022-08-12 14:07:49)水发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以星团式管理,以“放开”与“管好”的有机结合和动态平衡,形成“高质量、优治理”的局面。水发的探索对当前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一些规律性认识。
引入高质量战略投资者,建构新型产业链,是新时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与前提。
水发的混改有一个明确趋向,就是选择战略投资者,两家一起干,不是把你的钱拿来我花。他们选择具有市场化特性、具有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效应、与混改企业相契合的战略投资者,形成外部积极股东。他们在新疆发现经营主体大多存在着“散、乱、小”的弊端,按照规模种植+服务增值+加工销售+棉种研发产业链发展模式,采用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整合100多家企业、棉花加工厂,聚100多名中高级职称人才,迈出乡村振兴坚实步伐。流转土地超过800万亩,其中种植棉花500万亩、蔬菜100万亩,全年棉花加工量接近100万吨,不到两年时间控制了全国1/6的棉花市场。
优化混改企业股权结构,推广“433”模式,完善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让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以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体系。水发集团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持股比例超过企业总股本的三分之一并保持相对控股,努力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两个股东,在股东意见不一致时缺乏协调机制。为解决这一问题,集团推行“433”模式,即集团持股40%,其他两个股东分别持股30%。目前,集团拥有三个以上股东的“多元持股”企业比例已接近50%,其中“433”模式的比例达到30%。鼓励企业之间交叉持股。鼓励相关的权属企业交叉持股,促进相互监督和业务协同。目前,存在交叉持股的企业达到75户。
保障经理层自主经营权,“让听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是充分释放混企业市场机制活力的核心因素。
水发集团把推动权属企业自主运营作为关键举措,建立一套合理机制来确保前端企业充满生机活力,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一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按各自权责依法决策、监督和执行,实现企业规范运作和自主发展。在混改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上,一般由国资方股东担任董事长、财务总监等职位,合作方股东担任总经理,合作方股东不适合担任总经理的,由董事会进行市场化选聘。二是制定出台系统化的放权授权办法,明确范围、标准、流程和监控措施,能放尽放。集团共对14个一级公司进行5批简政放权,涵盖19个业务类型。董事长通过董事会参与重大事项决策,使总经理行使日常经营权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全面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加强契约合同审核,在17户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推行董事长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近两年集团总部管理人员中有167人因履职不佳受到降级降职、协商解约等处理。
实行首位度制度,全面提升主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增强混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水发集团也走过弯路,曾经在多个地市开展房地产开发、土地整治等业务。后来及时调整发展定位,明确了水务、农业、环保、清洁能源四大板块,做到了“有取有舍”。在实行首位度制度时:一是明确功能定位。水发集团将自身定位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聚焦主业发展和首位度提升,围绕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单项冠军,培育一批前景广阔的创新型企业,对总部和各级权属公司使命责任、功能定位、产业战略、运营机制等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和完善。二是强化战略引领。创新性提出首位度引领战略,从规模、技术、人才、品牌四个维度协同发力,着力打造细分产业单项冠军和头部企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水务、农业、环保、清洁能源四大板块均位居省内第一、国内前列。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推动各类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近三年重组整合7个一级平台公司、94户权属企业,涉及资产351亿元。清理退出72户非主业、非优势企业,全部出清4户僵尸企业,其中挂牌转让3户房地产企业股权回笼资金5.74亿元。
强化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部市场经济活力,是充分释放混企业市场机制内生动力的杠杆。
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机制,以对集团收入、利润等贡献大小为核心进行考核,充分激发内部竞争动力。坚持根据业绩调整薪酬,同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差距超过7倍,同一班子成员副职薪酬差距超过30%。水发集团在组织体系上鼓励内部竞争。集团每个业务板块发展都由3个以上一级权属公司承担,推动内部竞争、互促互进,有效避免了发展惰性。在用人机制上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员工薪酬构成和薪酬水平,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建立岗位分红和项目分红、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激励、任期激励等以企业超额业绩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为基础、以现金为支付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制度,通过物质激励有效调动普通员工积极性创造力。近两年,对23户权属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员工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措施。
站在经济布局前台,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发挥国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整合融合的平台作用。
水发集团在这五年间派生出一个山东省环保集团,证明混合所有制推动国企在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能担当大任。水发集团是水利厅的一个下属的企业,因为山东是能源资源大省,在这些能源资源之外的零星的资源,常常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水发集团正是看到了这些空隙,发挥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把这些芝麻似的企业做起来,做大了,慢慢变成一个西瓜。厨余垃圾是国企看不上的,而水发把民企合作,做到了全国前三位;汽车的废钢铁也是国企不屑问的,而水发集团把民间收垃圾的企业组织起来,做到了全省第一,全国前几位。水发就是这样,珍惜资源,捡掉在空隙里的芝麻,一家一家做起来。山东环保集团,就是以水发这些企业为主组成的。显然,国有企业怎么在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有很大的空间,能够在大的经济布局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了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效应。
水发集团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总抓手,带动和引领了各项改革联动发展,形成了改革的气候。在混改的过程中,牵涉到重组兼并、市场经营改革、三项制度改革、链条重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投资经营公司等多项改革。水发集团,走出水务领域,在民生领域大显身手,又走进环保和农业领域,自己投资做起来然后交给国家,不是由政府或财政部门出资来投资,而是自己投资。使得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成为一项综合性强,效应性高的改革,水发集团事实上已经在改革过程中变成一个投资经营公司。
培养造就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企业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效的核心变量。
企业家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国有企业家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因素,是整合要素资源的灵魂。水发集团星团式管理是围绕公司治理、市场运营、约束激励和监管四大机制展开的。这四大机制,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监管机制。监管机制本质上是领导机制的问题,核心在领导人身上。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水发集团的星团式管理与首位度制度,提出者都是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钦。王振钦就是水发这艘大船的舵手,水发现象、水发速度、水发模式、水发样本,都离不开王振钦。当水发集团没有一分钱资金,只有一间办公室,由王振钦领着干起,他当过县长和县委书记多年,他熟知资源配置的政策。到2017年以后,水发产业大规模走向全国,仅仅在新疆就发展棉花就流转400万亩土地。而且在收废钢铁、种地,这些国企不干,甚至干不好的民生领域,水发往往势如破竹。水发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曾出现“敢不敢混改”“能不能放权”“会不会管理”,在最困难的时候,风险最大的时候,企业家必须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抓住企业利润增长点,找到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症结”,下定决心推改革。水发企业家的特征:第一是自由,第二是果敢,第三是创新。从根本上说,水发的高速高质成长,是由国有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所决定的。因此,王振钦先后荣获“山东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山东省改革尖兵”“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两次被山东省委记一等功。当然,水发二三级公司还有一批核心人物,正是因为放权给他们,他们再放权给下面,就形成了充满生气的运转,形成了一支水发特色的现代管理队伍。水发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的新型管理经验,对解决长期困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现代管理也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