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留用难”对策与建议
(2022-08-08 10:20:52)1.优化公司治理,促进职业经理人更好地发挥作用
解决职业经理人授权不足问题的核心措施是优化公司治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允许非公有经济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通过非国有股东派驻董事等方式,强化权力制衡,优化公司治理。第二,加强董事会建设,实现专业化和多元化。董事会作为公司战略决策机构,需要有专业能力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也需要有专业能力管理经理层,因此在制定董事的人选标准时,不仅要看其政治素质,还应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要求。同时,建立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完善董事会的结构。通过这些措施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使其更容易被职业经理人认可,增加管理的顺畅度。第三,落实董事会职权,包括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方面的权力。只有董事会的职权得到保证,才有可能使职业经理人得到充分授权。第四,建立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清单,建立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使经理层的经营自主权不被干涉,发挥其专业经营管理的作用。第五,通过经理层党员和党委会交叉任职或经理层列席党委会的方式改善各治理层之间的沟通和决策模式。
2.通过多种措施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针对组织任命高管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考核双轨制的问题,在政策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先在二级子公司及以下实行包括董事会在内的高管团队全体的市场化管理,尽量减少双轨制考核带来的矛盾,降低职业经理人融入的难度。当然,从长远来看,在外部董事制度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更加有效的情况下,降低内部董事的行政化色彩,使其考核和激励适度向市场化靠拢,不失为促进决策层和执行层目标更加一致的有效办法。
在考核指标设定方面,不仅要看利润指标,还应将成长指标以及经营质量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综合考查其经营业绩。除了财务指标,还应适度加大其产品质量、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在确定考核目标值时,既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状况、经营预算和历史业绩,也要考虑行业发展状况,将绝对目标值(具体数值)与相对指标(行业排名)相结合,使目标值科学合理。在行业普遍经营困难或者相反的情况下,相对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行业状况的影响,相对客观地反映出职业经理人的实际贡献。
在考核目标的制定程序方面,不能仅仅从上往下安排任务,还要有自下而上地反馈。代表产权方的政府部门需适度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尊重企业的经营预算;企业董事会事先征求经理人的意见,通过良性的信息反馈模式,使目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3.通过整体激励体系设计提升激励的效果
第一,提升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水平。在考核目标参照行业相对排名、实现行业对标的同时,也将其薪酬与行业对标,真正体现市场化薪酬,从而增加国企对人才的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率。当然,在提升薪酬水平的同时,可以增大职业经理人绩效薪酬的比例,并通过刚性兑现使其薪酬水平直接反映其对企业的贡献,以降低其他高管的不平衡感。
第二,建议对实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的企业给予工资单列的政策,以免在工资总额受限的前提下,引入薪酬较高的职业经理人后,挤占其他高管的薪酬,加剧不平衡感。
第三,加强中长期激励措施。实行超额利润分享、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多种激励手段,并采取配套的行权规定和追索扣回制度,使激励真正起到激发正向行为和约束负向行为的作用。
第四,除了物质方面的激励外,还应重视隐性激励的作用,比如声誉、信任、认可等,通过对职业经理人予以信任和授权,激发其成就动机和主观能动性,与物质激励共同发挥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