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吉林国企加速跑
(2024-06-04 16:06:35)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
走进吉林化纤的生产车间,一束束白色的碳纤维原丝整齐排列在生产线上,经过300多米长的生产线的氧化、低温碳化等工序处理,被加工成黑色的碳纤维。
碳纤维相对密度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倍以上,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黑色黄金”,生产技术门槛高、难突破,不仅售价高,还一度“一丝难求”。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研发团队陆续攻克了原丝黏度不稳定等多道难关,打破国外技术封锁,首创的25K、35K、50K大丝束碳纤维全面投放市场。”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技术负责人陈海军说。
近年来,碳纤维材料凭借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光伏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巨大。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吉林省重点国有企业的吉林化纤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延伸,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整合下游企业,加速产业链布局,积极促进碳纤维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为吉林省打造千亿级碳纤维产业夯实基础。
目前,吉林化纤多个种类的碳纤维产品广泛应用在三一重能、上海电气、明阳电气等国内知名的风电叶片制造企业,同时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加快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今年一季度,吉林化纤实现工业总产值48.4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开门红”。
智能化技术赋能传统煤炭企业
在吉能集团珲矿公司自动化信息管理中心的一百多个监视屏幕上,牵引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单轨吊等各种智能机械设备工作的场景随处可见……一场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智能化采煤的变革在这里悄然实现。
在监视屏上,一支巨大的机械摇臂在不停地挖煤。“这是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的‘截割部’,主要功能就是割煤,割落的煤再通过刮板运输机送到转载机,最后通过带式输送机将煤运到地上。”吉能集团珲矿公司的工作人员赵建军指着屏幕介绍挖煤和运煤的全过程。
“以前采煤时,液压支架需要人工操作,采煤机往前走,支架工人就得跟着跑。一个工作面140多个支架,得配四五个人。”赵建军介绍,现在煤矿借助智能化综采系统,仅需1人便可操作所有的液压支架。
早在2005年,吉能集团珲矿公司就建成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成为吉林省第一家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生产辅助系统信息化的矿井。
吉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宏伟表示,“近年来,吉能集团加速数字化转型,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积极促进集团业务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吉能集团成功研制了MG550/1280-BWD大功率半悬机身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MG2×300/1380-BWD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等,共取得30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