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的三大问题

(2023-11-09 11:30:48)

        国企战略规划制定通常有三个问题:战略不是为了执行,而是为了体现领导有想法,整合更多资源而编制;投资项目不考虑经营,而是为了完成战略规划落地的投资项目任务;战略实施没有分解和监督,根据完成情况进行修订、解释或放弃战略规划报告。三个问题的本质都是从制定之初就不考虑执行,战略是战略,企业实际经营是另外一套思路。

1、战略不是用来执行,而是为了整合资源

        国企通常由战略投资部或经营发展部制定战略,人力资源部制定工资总额与薪酬方案,业务部门或子公司进行具体的经营。但战略投资部制定的规划,目标通常不被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认可,因为战略投资部从获得更多资源,能够重组整合或者划转资产的角度,盲目的设定高目标,所以会看到战略规划报告的经营目标,第一年比较务实,但是第3-5年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或者战略目标本身设置了一堆前置条件。由此人力资源部无法依据战略目标作为工资总额联动的目标,业务部门也无法将没有实现可能的目标进行任务分解。

2、投资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为了经营目标

        战略规划的落地通常会有新的赛道选择,此时如果从头做起,内生式发展,难度大且周期长,快速构建业务的可能性小,所以会通过投资并购来实现。但投资并购多是为了投资而投资,不考虑投资后的具体经营。比如收购空壳施工企业,获得了资质,但是没有团队,经营开展不起来。更有甚者,投资经营测算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可以实现,这样的收购在实施前就可以预见最后的结果不会很好。

3、战略没有任务分解,与经营计划相独立

       战略会进行目标分解,落实到重点任务,而企业需要将重点任务进行再分解,形成自己的经营计划,由此层层分解,实现战略解码。但战略规划的目标不实际,重点任务达不到,或者经营单元企业对战略不认可,重点任务的经营计划分解就不可能落实,工资总额与领导人年度考核不是挂钩战略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而是依据企业自身的经营计划与年度预算体系,造成战略与经营两张皮。

      战略并不是无用,在经营环境迅速变化的时代,企业需要有战略定力,坚定方向和目标,进行长线布局,才能够真正穿越经济的周期,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工具,工具是否有效,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