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显著成绩

(2023-08-28 13:35:59)

我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共识,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一)政策沟通更加广泛深入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我国加强与共建国家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机制平台、具体项目方面的对接,政策沟通的领域和渠道不断拓宽。


十年来,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遍布五大洲和主要国际组织,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一方面,促进了各国间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克服了经济发展水平、制度体制、政策法规、文化风俗上的差异,凝聚了各国在战略、决策、政策和规则上的多元化需求,在达成理念共识、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拓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形成了政策沟通长效机制。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政府间战略沟通为支撑,以地方和部门间政策协调为助力,以企业、社会组织等项目合作为载体,建立了多层次、多平台、多主体的常规性沟通渠道。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各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深化交往、增进互信、密切往来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设施联通更加通达通畅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我国与共建国家持续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亮点纷呈,规则规制标准等“软联通”水平显著提升,“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为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十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有效发挥了重要辐射带动作用。其中,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已铺画运行线路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1个城市,成为沿途国家促进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的“钢铁驼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中老铁路成功开通运营,截至今年5月,全线累计发送货物突破2000万吨,发送货物品类达到2000余种。这些开放大通道为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拓展能源资源合作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贸易畅通更加互利互惠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我国大力推动与共建国家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致力于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同时,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也为共建国家提供了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


十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投资贸易水平持续提升。2013—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8.6%和5.8%;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开放平台建立健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合作平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等先后设立,为相关领域务实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显著增强。我国与共建国家在工作制度对接、技术标准协调、检验结果互认、电子证书联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逐步显现,“经认证的经营者”协议签署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四)资金融通力度不断加大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我国与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为各国间金融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可持续的强大动力。


十年来,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投融资体制机制稳步创新,金融合作空间向纵深拓展。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会员国从创立时的57个增长到目前的106个,截至2022年底,累计批准项目202个,融资额超过388亿美元,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融资平台。丝路基金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提供重要支持,截至2022年底,承诺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项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多边开发银行联合筹建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撬动市场资金参与。本币互换与跨境结算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底,已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金融监管合作不断加强。建立区域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金融危机管理和处置框架,提高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五)民心相通取得显著成效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我国与共建国家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推动了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十年来,我国深入开展了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打造了一批“小而美”民生工程,铺就了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的阳光大道。铺就“人才之路”。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成功举办了270多期菌草技术培训班,为共建国家培训相关人才1万多人。铺就“创新之路”。积极推进与共建国家在生态、气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共建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提升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能力。铺就“健康之路”。扩大与共建国家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传染病、传统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向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提高协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铺就“减贫之路”。持续实施乡村减贫推进计划和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总之,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十年来引领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使国内各区域开放潜力得到有效释放,特别是将沿边地区从开放“末梢”转变为“前沿”,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加快形成。同时,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提升了全球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了国际投资贸易繁荣发展,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增添了更多确定性,充分展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人类的“幸福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