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技术再突围
(2023-07-10 11:25:56)
			从“制”到“智”,虽仅一字之差,却蕴藏着千万企业背后“科技强国”的使命。制造业央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的自主化、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一台台大国重器的诞生离不开央企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也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突破。“技术的进步承担着责任。通过技术降低行业的成本而造福全人类,是对技术进步的诠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肜新春表示。中国智造让全世界用上效率更高的产品,是中国倡导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部分。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具备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在中核集团的设计建造过程中,CF燃料、安全级DCS“龙鳞”系统等一个个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打破国外垄断,更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形成700余件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际核电标准,涵盖核电厂前期、设计、设备、建设、调试等全生命周期,有力支撑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中国中铁总裁陈文健表示,作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和“中国品牌日”的发源地,中国中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自主创新,提升硬核实力,致力于打造铁肩担当型大国重器、基建领军型开路先锋、绿色发展型产业链长、品牌影响型跨国公司、社会尊重型现代企业的“五型中铁”。聚焦隧道掘进装备行业的卡脖子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应用关键技术与先进建造工法等四大技术领域,中国中铁旗下中铁装备先后突破了TBM超前地质探测、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常压换刀、刀具磨损检测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中铁装备研制的马蹄形盾构机为世界首创;矩形盾构技术世界领先;首创了盾构法联络通道施工装备;攻克了千米竖井掘进的世界难题;建成了世界首个TBM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开发了TBM掘进智能控制软件并成功应用在吉林、新疆引水工程等项目。目前,中铁装备拥有授权专利1500多项,占掘进机行业专利总量的49%。中交集团则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头号任务”,以“中交智造”“中交创造”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高原冻土、离岸深水港、深埋沉管隧道、超大直径盾构、长大桥建设以及岛礁快速成陆等领域牢牢掌握着一批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中交智造”的大国重器,“新海虎8”轮的智能性体现在它利用智能疏浚系统,实现精准下耙施工,疏浚效能自动寻优。“‘新海虎8’轮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一艘大型耙吸式疏浚挖泥船,采用了国内最大的变频泥泵驱动器、高压电网、自动疏浚系统等,并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疏浚系统,具备自动巡航疏浚、自动水文监测、泥泵全周期管控等能力,主要疏浚指标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海虎8”轮船长宋加凯说。在农机装备制造领域,国机集团旗下的中国一拖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其拥有的“东方红”品牌则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象征。“中国一拖具有国内最完整的拖拉机产品系列,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中国一拖党委副书记苏文生表示。近年来,国机集团农机装备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农机装备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首先,农机装备高端产品保持技术前沿性:研制多款高端及智能拖拉机产品,突破联合收获机高效能脱粒清选等关键技术,自主化率达到了80%以上。其次,推进制造服务智能化:东方红现代农业装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接入终端数量达10万台以上。再次,低碳产品实现技术突破:攻克电驱动系统优化匹配、高续航能量管理等关键技术,创制氢能拖拉机、混合动力拖拉机等新能源农机装备产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前一篇:从“制造”到“智造”硕果累累
										后一篇:新技术深度应用推动智能场景建设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