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有感
数年前购得此书,前段时间整理物品时有幸再次翻阅,不禁感慨:不同的心境下读同样一本书,感受竟如此不同。如今的我,是一位班主任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读来受益匪浅。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用了很多案例告诉我们如何有效与孩子沟通,以及这样做背后的深层原因。
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孩子应该得到与大人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应该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的人生技能。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我们总是嘴上说着"我爱你,这是为你好",却面目狰狞,使得孩子疑惑、反叛。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这样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
尼尔森认为,帮助孩子改善不良行为,要多鼓励。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不是赞扬,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可以是简单到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得更好的一个拥抱。
我们的角色,决定了我们经常要给学生讲一大堆的道理,并不断地纠正孩子,指出错误和不足,可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书中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我们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玩具很多了,不想纵容孩子出门就买玩具的好习惯。我们要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他们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凡事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有了情感联结,达成共识,就更容易执行。
书中还有非常吸引我的一个观点:"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反省自己,不管是在平时教育学生还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会忽略他们的感受,用大人的角度与思维要求孩子做什么,怎么做,用自己的认识来取代他们的观点,要求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家长或老师,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书中说道,赢了孩子只是一时赢了,而赢得孩子才是长远选择。从孩子角度出发,多一些感同受,孩子更愿意主动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赢得孩子要做4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以平静的情绪,并意识到自己正在同孩子做真正的沟通时,一般会有好的结果。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正面管教工具",如头脑风暴、特别时光、适时叫停、冷静角、启发式提问、幽默感、赋予自主权等,轻松、简单、操之有法、有序。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下不是惩罚就是奖励,但这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的,效果不会长久,第六章“关注于解决问题”让我意识到遇到问题时,要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有时,我会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也会提出一些让人惊喜的建议。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育工具书,但因个人理解能力有限,无法一一表述,仍需继续阅读,书中最后一章说到要"加强自我学习",建议读者再读一遍,重复对于增进知识永远是重要的。好书如一面镜子,让我们产生共情,照见自己,回归自己本该有的模样,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工作中用正面管教去教导孩子,创造更好的氛围,引导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