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家人可以说法,但不要收徒,更不要收供养

(2022-09-13 12:24:00)
标签:

文化

分类: 国学文化
前几日看一个网贴,一位网友对一则佛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颇有微词,因为学生必须是僧人,而研究生导师则大半都是在家人,因此感叹末法时代,白衣在上,比丘在下,等等。

    相信像这位网友一样有同样误解的,不在少数,总觉得讲经说法是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人应该靠边站;在佛学造诣上,出家人一定比在家人强,在家人一定不如出家人.....这种人为制造的分别心,既不如法,也不符合现实情况。

    首先,并没有哪本经论禁止在家人说法,相反,《楞严经》《维摩诘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等都对在家人说法表示肯定。释迦牟尼也明确说,要依法不依人,这个人,自然包括出家人和在家人。白衣不能说法的分别心,是违背佛教精神和教义的。

    其次,白衣说法是末法时代的象征,这句话我没在哪本经论里看到过,而且即便白衣不说法,时光会倒流到正法时代吗?目前,我国僧伽的佛学素养整体并不高,一些出家人的佛学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而身在佛门,心在红尘的出家人也不罕见,有些出家人的功利心比在家人还大;某些人出家,并非出于信仰,而是找个出路,混口饭吃;有的甚至以赚钱敛财为目的,把出家变成了职业。其实寺院并非净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些寺庙里的水很深的,潜规则不止在社会上有,在寺庙里也有!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有较好佛学造诣的在家人说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佛教人才匮乏的现状;末法时代,居士弘法利生,更加难得可贵。

    当然,上述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僧伽教育质量的逐渐提高,说法的主导权依然在出家众手中。而且在家人无论何时,都要切记尊重僧宝,毕竟佛法是靠僧宝传承的。

    按照汉传佛教的传统,在家人不可以作为皈依师,也不可以收徒弟(但可以作为授业师收学生);另,在家人最好不要接受任何形式的财物供养。

    请注意我这里的措辞,我说的是“传统”,在以前,汉传佛教,在家人收徒就不多见;到现在,拜师的私塾教育早已寿终正寝,在家人收徒更是没有必要,这么做说白了,基本都是贪图名利供养而已。就像那个气功大师王林,收个徒都要几百万的拜师费。

   《优婆塞戒经》里,佛虽然说在家人可以收在家弟子,但只能视为方便说,因为世尊后面又说了很严苛的条件,经文里说:“在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有德,复当供给兄弟、妻子、亲友、眷属,欲行之人及远至者。所有僮仆、作使之人,先给饮食,然后自用。有复教令信向三宝,苦乐共俱,终不偏独。随时赏赐,不令饥寒,终不打骂、鞭挞、苦楚;应当软言,敦谕教诏。设有病者,应当瞻疗。随所乏少,当为求索。世间之事,悉以教之。婚姻求对,无求卑下。教以如来五部经典。见离坏者,能为和合;既和合已,令增善心。一切出家、内外诸道,随意供养,终不选择。何以故?先以施摄,后当调故,以六和敬而教诏之。若求财物、商贾、农作,奉事王者,常当至心,如法而作。既得财已,如法守护,乐为福德。见他作时,心生欢喜。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在家菩萨若能教诲在家菩萨如是事者,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

    上述要求,一万个居士里,估计都没一个能完全达到(至少我达不到)。既然达不到,在家人能收徒嘛?但一些人看经文,是不看全的,喜欢断章取义,或是曲解经文本意。

    我在网上也看到一些在家居士,收徒弟或办佛学班收学费,或是通过微信群等现代化方式讲课,也是要收费,等等。知识经济的时代,只要收费不离谱,不忽悠不欺骗,其实也无可厚非。我没资格管别人,但我能管好我自己,我是绝对不会收徒、收学生的,绝不靠佛教去赚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