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二力、他力、他自二力的区别
(2022-09-12 12:18:57)
标签:
文化 |
分类: 国学文化 |
我写的《净土宗他自二力念佛法门》,真能完全看懂的不太多,但你看不懂,要从你自己身上找问题。有些不学无术的喷子到处喷,相对论你也看不懂,你也去喷爱因斯坦?
这篇我就来通俗易懂的阐述一下,你再看不懂,就回家洗洗睡吧。
汉传的净土宗,历史上有他力,自他二力,两大派系。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从善导大师到印光大师,上千年的净土思想,都在这两大派系里。
一、他力。就是信愿,只要真信切愿,就能往生,除了信愿,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条件。
这一派系,是以十八愿为理论依据,现在的本愿法门,所谓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将这种他力推到了极致。
这种他力论,优点是擒贼先擒王,抓住了净土宗的核心思想,确实是只要真信切愿,就能往生。
缺点是真信切愿,是很难做到的,而接受这种他力论的人,很容易自我麻痹,放逸造业,自欺欺人,认为信愿很容易达到,实际上却并没有达到。这种信愿心,是空的,是假的,是天上飘着的,你根本拿不到,但你还自以为已经拿到了。
很多人都把“信”,看的太容易了。南怀瑾老先生曾经说过: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上,但是据我几十年的经验所知,学佛学道的人,没有几个真正相信六道轮回,更没有人相信三世因果,至少没有绝对的相信。
南老先生上述这番话,绝对是经验之谈。而且净土法门连世尊都说是难信之法,所以比起轮回因果,那是更难信了。
因此持这种他力论的人,绝大部分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除非他宿世善根特别深厚,且贪嗔痴的烦恼很淡薄或是今生福德很好,但这样的人,非常非常少。
二、自他二力。这是上千年来,净土法门的主流思想。自他二力判,二道二力说,是昙鸾大师提出的。
他力前面解释过了,就是信愿。自力范围就很广了:发菩提心、持戒、修善、念佛功夫等等。自力和他力,都是往生的标准。
这种自他二力的优点,就是强调佛法的自证之道,要你精进努力;缺点就是抓不住重点,擒贼先擒王,但不知道王在哪;或者说王太多,擒不过来;或者说是根本就擒不住王,像一心不乱,按照教理的标准,没几个能达到的。
自他二力,祖师古德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祖师侧重自力,认为要发菩提心才能往生,或要念佛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才能往生;有的祖师侧重他力,说真信切愿就能往生,但同时也强调自力,也很强调念佛功夫等……总而言之,就是很乱。
所以那些说什么祖师古德的净土思想是一样的,真是睁眼说瞎话啊!
这种自他二力,造成了修学思想混乱,抓不住重点,而且有些自力你根本做不到,然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所以大部分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也就是为什么本愿法门能够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打着善导大师的旗号,另一方面就是自他二力的太乱了,说法不一样甚至自相矛盾,对不对?
三、鉴于上述现状,本人提出了他自二力的理念。“他自”虽然和“自他”只是字前后顺序变了,但意义完全不一样。
他自二力,首先抓住重点——他力,擒贼先擒王,重点就是信愿,真信切愿,就能往生,往生的标准就这一个。
然后是自力(净业三福
自性念佛),但是自力,不是往生的标准,而是为了将他力落到实处,是为了激发、建立和巩固他力,这样你的信愿心,不是空的,不是在天上飘着的,才能拿到手里,明白了吗?通过自力,既将他力落到实处,成为真实的信愿,又能提高往生品位,一举两得。
我的理念,既融合了他力、自他二力,两大派系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俩的缺点,化解了上千年来净土思想的矛盾和对立。所以,你看不明白或理解错误,都要从你自己身上找问题,
别太自以为是了。
前一篇:他力本愿也要“精进不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