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子》阅读笔记(六)
(2025-04-09 21:04:25)分类: 子集类读记 |
《尸子》(微信读书)
([战国]尸佼著 张景 张松辉译注 中华书局二〇二一年四月一日出版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阅读笔记(六)
六
发蒙,启发蒙昧,解决迷惑。本文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强调君主要为臣民确定名分与职责,然后循名责实,要求臣民各负其责,名实相符,如此就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二是告诫君主要言行正确,容貌端庄,虚静少欲,做事不急躁,不迷惑,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君主即使锦衣玉食,也照样能使国强民富。三是提醒君主重用贤人,并提出举荐贤人、任用贤人、考核贤人的一些方法和赏罚措施。(P678)
“任士,进贤者保其后(其后不犯错误),则民慎举(谨慎举荐)。”(P680)
“夫使众者,诏作则迟,分地则速。”(P681)
(君主在使唤民众的时候,如果下令让他们与自己一起劳作,他们就会消极怠工;如果分一块土地给他们劳作,他们就积极肯干)
“夫爱民,且利之(为之谋取福利)也;爱而不利,则非慈母之德也。好士,且知之也;好而弗知,则众而无用也。”(P682)
“明君不用长耳目,不行间谍,不强闻见,形至而观,声至而听,事至而应。”(P684)
(明君不需要博闻远视,不需要秘密侦探,不需要多闻强识,可视的事物来到面前就注意观察,可听的声音传到耳边就注意聆听,需要处理的事情出现了就注意应对)
“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以图使用),此其三也。”
“听朝之道,使人有分。有大善者,必问孰进之;有大过者,必云孰任之,而行赏罚焉,且以观贤不肖也。”(P687)
(治理朝政的原则,就是让每个大臣都有自己的职责。出现了非常优秀的朝臣,一定要问清楚他是谁举荐的;出现了犯下大错的朝臣,也一定要问清楚他是谁保举的,从而对举荐者进行赏罚,并以此来考察谁贤良、谁不贤良。)
“明分则不蔽,正名则不虚,赏贤罚暴则不纵,三者,治之道也。”
(明确了群臣的职责就不会受到蒙蔽,定立群臣各自的名分就不会徒劳无益,奖赏贤能、惩罚凶暴就不会放纵,这三种方法,就是治国的原则)
——二〇二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