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帝四经》阅读笔记(四)

(2025-01-07 20:41:11)
分类: 子集类读记

《黄帝四经》(微信读书)

(张景张松辉译注中华书局四月一日出版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阅读笔记(四)

 

后记:(1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开始阅读本书。

今日开始建立笔记。

——二〇二四年七月十日下午于呼市家中

 

前言(P5

《黄帝四经》是众多出土文献中具有重大价值的代表之一。

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有“《黄帝四经》四篇”。

《黄帝四经》虽然以“黄帝”命名,但只能说这是战国时期的人假借黄帝的名义写作的一本书,这种现象在当时是很普遍的。(P9

研究认为,《黄帝四经》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前。(P11

《黄帝四经》的作者至今没有结论。

《黄帝四经》的书名、年代、作者等问题莫衷一是,但在本书属于黄老学派著作这一问题上,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P13

《黄帝四经》上承老子思想,下启黄老学派,其哲学思想与老子最为一致的地方,就是把“道”视为自己思想体系中的最高概念。

同老子一样,《黄帝四经》也很重视“德”。所谓“德”,就是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德”大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先天的德。万物一旦产生,就必定具备各自的本性和本能,比如人一生下来就知道吃喝,这就是人的最初本能。而这个本能,古人认为就是德赋予的。二是指后天的德。道是客观存在,人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得道,然而人们又不可能把所有的道全部掌握,那么已经被人掌握的这一部分道就叫作“德”。(P14

“道”是所有规律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P15

从大道那里得到的、属于个人所有的那一部分就是“德”。简言之,“道”是整体,“德”是部分;“道”是客观的,“德”是个人的。

作者认为,大道是根本,而政令、法律则是其衍生品,因此人们制定的法令要符合大道。法令一旦制定,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得违反。这就把道家的“道”与法家的“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使“道”在治国过程中找到了落实之处,也为法令的合理性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P19

老子重恩德,轻刑罚,而《黄帝四经》则强调刑德同施,恩威并重。(P20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P27

老子的思想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虚”的方向发展,庄子是其代表;一是向“实”的方向发展,申不害、韩非是其代表。(P28

从《老子》到《黄帝四经》,从《黄帝四经》再到《申子》,从《申子》再到《韩非子》,这条思想之流,给人的感觉是顺理成章、一气呵成。从这一点看,《黄帝四经》在思想发展史上的史料价值,是绝不可忽视的。(P29

一、经法(P38

本篇是《黄帝四经》中的第一经。经法,治国的重要法则。经,主要、重要。“经法”也可理解为“经国之大法”,这里的“经”则是“治理”的意思。《经法》共分九个部分,也即九篇文章。

第一个部分是“道法”。主要讲大道与法度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道生法”,并强调要人人守法。(P39

第二个部分是“国次”。“国次”的意思是国家的秩序。主要阐述在兼并他国之后,君主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三个部分是“君正”。所谓“君正”即“君政”。本篇主要论述君主治国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第四部分是“六分”。六分,指六逆、六顺的不同标准。所谓的“六逆”,指六种悖逆不顺的现象;所谓的“六顺”,指六种合理的现象。

第五部分是“四度”。四度,四条治国准则。(P40

第六部分是“论”。论,就是辨析、论述的意思。本篇主要论述了“天之道”和“人之道”,强调“人之道”要遵循“天之道”。

第七部分是“亡论”。本篇主要阐述导致亡国的几种因素,

第八部分是“论约”。所谓“论约”,就是简述自己的观点。本篇主要论述天道与人理之间的关系。(P41

第九部分是“名理”。本篇重点阐述了名号与正理之间的关系。

道法第一(P42

道法,大道与法度。道,是所有自然、社会规律的总称。法,指法度、法律。

本篇提到了形名关系,要求名实相符。

——二〇二四年七月十五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