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子》阅读笔记(二十二)

(2024-09-21 10:49:49)
分类: 子集类读记

《管子译注》kindle版本)

(耿振东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89月第2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二十二)

 

后记:(6

卷四两篇

《宙合》第十一(Kindle位置1557)

“宙”指古往今来,“合”指上下四方。谓本篇内容涵盖范围。体例为先经后解。非全篇,为选译。

读后显觉言过于实。

《枢言》第十二(Kindle位置1630)

枢言,是关键和重要的言论。

“凡国有三制”一节,论述了国与国之间的三种关系:控制别国、被别国控制、既不控制别国也不为别国控制,及其表现形式。至今仍有现实意义。(Kindle位置1672)

提出“先王不约束、不结纽”,即不与别国结成同党,不结盟。认为关系亲密不在于结盟。这是中国古代的不结盟思想。还提出“不货交”,即政治制度金钱外交。(Kindle位置1677)

管子很注重名分。(Kindle位置1784)

管子强调为政公开。(Kindle位置1820)

——二〇二三年六月五、九、十三日下午

 

卷五选二舍一

《八观》第十三(Kindle位置1846)

八观表示国家治理的八种状况,包括饥饱、贫富、侈俭、实虚、治乱、强弱、兴灭、存亡。本篇节选了“饥饱”和“治乱”两部分。

观察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状况,可知“饥饱”。

到底层观察民风民俗及基层治理,可知“治乱”。

《法禁》第十四(Kindle位置1891)

本篇是管仲论述其法治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属于选译。

管仲认为“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法制不允许相互议论,老百姓就不敢营私舞弊。这个论调竟出自管仲,于今看来纯属奇谈怪论!这一段是典型的法家观点。

强调法制统一、公开,具有现代法治元素。(Kindle位置1898)

舍《重令》第十五。

——二〇二三年六月二十一、二十八日下午

 

卷六共二篇

《法法》第十六(Kindle位置1946)

“法法”,相当于现在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里的法,是治理国家的原则、制度和具体的法令,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专门法律。本篇仍为选译。

本节强调了君主带头执行法令的极端重要性。

君对民有“三欲”: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三欲处理不好,则危。(Kindle位置1990)

管仲反对赦免罪过,认为利小而弊大。(Kindle位置2038)

不可对未有法令而行赏事的人施赏,也不可对未有法令而为罚事的人施罚。(Kindle位置2063)这种思想是很先进的。

《兵法》第十七(Kindle位置2175)

本篇讨论治兵、用兵之法。

管子讲兵也讲“道”与“德”。

——二〇二三年六月二十八、二十九日下午

 

卷七1篇《大匡》第十八,未选

卷八3

《中匡》第十九(Kindle位置2334)

《管子》中“大匡”“中匡”“小匡”类似为管仲的传记。“匡”有两种解释:郭沫若认为“匡”为“簿”,即“简”,大、中、小为不同尺寸;吕思勉认为大、中、小犹言上中下三篇。

本篇为选译。

记述了管仲回答齐桓公有关如何建立威信、修身、治国、治天下的论述。

《小匡》第二十(Kindle位置2386)

选译。

记述了管仲拜相的经过。

记述管仲回答齐桓公有关国君最要紧的缺陷是什么的问题,并向桓公提出选派三位合适的人选出使三个国家。

《王言》第二十一篇亡佚

——二〇二三年七月十六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