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列子》阅读笔记(二十三)

(2024-05-29 16:27:51)
分类: 子集类读记

《列子译注》kindle

(白冶钢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89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

阅读笔记(二十三)

 

 

后记:(续十一)

《杨朱第七》(Kindle位置3851)

本篇中有诸多杨朱的言论。

本节论述了名与实的关系。对名的益处有较为深刻的揭示。

本节探讨人生的意义?指出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最终落脚到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是最好的结论。(Kindle位置3894)

杨朱说:“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有贤愚贵贱,死则腐骨一堆,前异后同。(Kindle位置3933)

杨朱谈管仲与晏婴论养生与送死之道。(Kindle位置3982)

“子产相郑”一节,讲了子产的两个弟弟,一个嗜酒,一个好色,放纵嗜欲,还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自认为强于子产的治国之道。邓析称这二位为真人。这是用极端的例证来宣扬杨朱主张的片断,有些歪理邪说自以为是的味道。(Kindle位置4035)

“卫端木叔”一节,讲子贡的后代端木叔生前恣欲靡废,将祖辈积累的资财分送族人、乡人、国人,死后连丧葬之资皆无。对这样的人,多数人必然认为是败家子,而也有人称赞这种做法为达人所为,嘲笑世人不能理解。后者显然代表杨朱的观点。(Kindle位置4107)

“孟孙阳问”一节,杨朱阐述了对待生死的态度,即“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Kindle位置4161)无论生前死后,都对生命和身体无所眷恋,一切听之任之,何必在意早死迟死呢?

本节所记即最著名的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的篇章。其中讲到大禹“偏枯”,注曰半身不遂,并说《庄子·盗跖》也有记载。(Kindle位置4176) 细读本节,似乎“一毛不拔”自有其义,不可武断为极端利己。

杨朱论舜、禹、周公、孔子虽有美名,但生前忧苦一生;桀、纣虽担恶名,但生前纵欲享受一生。对于死后的人来说,名誉美恶,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杨朱认为这两种人对于死后的本人来说,没有什么区别。(Kindle位置4209)

杨朱对梁惠王说“治天下如运诸掌”,梁王说他一妻一妾不能治,三亩之园不能耘,还说这样的话?杨朱说:“君不见其牧羊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而随之,则不能前矣。”“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此之谓矣!”(Kindle位置4286)

《说苑·政理》:“杨朱曰:‘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Kindle位置4306)本书也有这段话。

杨朱曰:“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过去的事,若存若亡,若觉若梦,谁也记不住,反对图名而在生前受苦。杨朱作为名家人物,主张却是不要慕名而为。(Kindle位置4319)杨朱说自伏羲以来三十多万岁,这个说法看来只是信口而言,并无实据。(Kindle位置4319)

杨朱提出“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为至人矣!”视自己的身体为天下人公有,视外物为天下人公有,杨朱对此持肯定态度,这与其一毛不拔的主张岂不相悖?(Kindle位置4350)

杨朱称为“遁人”者,注释说是违背了自然本性的人。遁人有“四为”(为寿、名、位、货)、“四畏”(畏鬼、人、威、刑)。与遁人相反,有“顺民”(顺天由命的人),不“逆命、矜贵、约势、贪富”,故不羡“寿、名、位、货”。(Kindle位置4374)

本节有“负日之暄”的典故,一农夫顶着日头赤背劳作,对其老婆说:“负日之暄”,竟是如此暖和,人们都不知道,如果将此报告国君,一定会得重赏。(Kindle位置4387)

在本节杨朱论述了“名”的意义及其与人性的关系。认为有“名”可得尊荣,尊荣可得逸乐;无“名”就会卑辱,卑辱就会忧苦。逸乐顺性,忧苦犯性,性即人性。因此求名符合人性。但“守名而累实(为保住名声而置人性于不顾)”则不可取。(Kindle位置4429)

——二二三年三月五、八、十、十四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