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晏子春秋》阅读笔记(十七)

(2023-10-11 20:42:51)
分类: 子集类读记

《晏子春秋》译注

(卢守助撰 上海古籍古籍出版社20066月第112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十七)

 

 

后记:(9

《外篇第七》第十四章《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P253。其中有两句话不错,其一:晏子说“夫能自周于君者(使自己与君主亲近的人),才能皆非常(不一般)也。”其二:晏子说:“谚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用烟火熏走)。”P254

第十五章《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P255。其中有口语:“胡必然也?”胡为何之意,即何必这样呢?。另有晏子几句话:“臣闻见不足以知之者(见微知著),智(聪明)也;先言而后当者(先作出判断后与事实相符),惠(智慧)也。”“臣富主亡。”“士不滥(不失职),官不(不怠慢)。,大夫不收公利(侵占公家的利益)。”

本章还有论述“为政”与“礼”的两段语言,单录。

第十六章《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俱灭》P258。讲君子处理对待治国与乱国的原则态度。单录。

第十七章晏子有一段话P259不错,论人之作为,单录。

第十八章为晏子论隐士,“能足以赡上益民而不为者,谓之不仁。”P260这是晏子对隐士的态度。

第十九章有晏子的两句话值得记录:“婴闻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婴闻之,言不用者,不受其禄;不治其事者(不为君主办事的人),不与其难(一起受难)。”

第二十至二十二章故事略。P261-254

《外篇第七》第二十三章《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家而未尝弼过逐之》P265。这个故事有意思。晏子的管家高纠为晏子治家三年,晏子将其辞退了。手下人问晏子为什么,晏子的回答是:“若夫方立之人(以道立身毫无过错之人),维圣人而已(只有圣人可以做到)。如婴者,仄陋(浅陋)之人。若夫左婴右婴之人(我身边左右的人)不举(指出我的过错),四维(礼义廉耻)将不正。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帮助我改正错误)也,吾是以辞之。”这样的识人、用人、待人之道,值得后人思之。

第二十四章到二十六章P266-268三章均为景公赏赐晏子采邑、贵重衣服,晏子均辞而不受的故事。

第二十七章《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自认为有功劳)(然)君子也》P269。此章中有晏子拜见孔子的说法,经查考,晏子无准确生卒年份,但他作为齐灵公、庄公、景公三君之相,时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

——二二二年一月三日上午,四日中午,五日上午

 

《外篇第八》共十八章。P271注释讲本篇所纪内容或有悖于孔子圣行形象;或事涉乖诞,有违晏子原来言行,不足为垂训,前人特置于篇末。

第一章讲孔子到了齐国,景公欲封以其邑,晏子说了一段话,是对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评价,基本是对儒家的全盘否定,这些话与晏子平素的说法完全相左,因而疑窦丛生,使人感觉荒谬,无所适从。

第二章《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P273所述故事与《外篇第七》第十一章P248有所相似,如均为路寝,人物均为孔子学生(这里为鞠语,孔子学生,注疑为皋鱼),内容均为母死治丧,但所述观点截然相反,晏子对儒家倡导的丧葬礼仪所持的批判态度,与墨家一致,有些矛盾,无法理顺。

第三与第四章P275均为孔子访齐不见晏子的故事,说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孔、晏二人相互指责,均不合两人惯常行为规范。

第四章有一句话:“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P276是借晏子之口,话从口出,却不知其很难自圆其说。此话揭示一种现象倒是十分精到恰当。

第五章《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P277。文中晏子回答景公有关孔子的问询,晏子的回答贬低孔子,似有不确。不过其中晏子谈舜“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民);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上与圣人(再上与圣人在一起),则固圣人之林(列)也。”这一说法自有其独到之处。

第六章《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P278。本章述孔子在鲁为相时与晏子在齐辅景公同时,并有晏子为景公谋划,置孔子于不利地位,最终成“陈、蔡之困”。这一说法为一家之言,备考。

第七章至第十二章P279-284故事都一般,略。其中第八章有晏子之“愿”曰:“臣愿有君而见畏(敬畏),有妻而见归(终老),有子而可遗(传承)。”第十章有晏子的一句话:“婴闻之,去老者(休掉年老的妻子),谓之乱;纳少者,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值得一记。

第十三章P285讲景公问了晏子一个假的问题,晏子作答后,景公以实相告,晏子答曰:“详(佯)问者,亦详对之也。”

第十四章《景公问天下有极大极细晏子对》P286。其中有晏子回答景公所问天下有极大之物吗?曰:“(大鹏)足游(踏在)浮云,背凌(顶及)苍天,尾偃(倒垂)(天宇)间,跃啄北海,颈尾咳(隔开)于天地乎!然而漻漻liáo不知六翮之所在(在广阔的天宇间不知道它的翅膀伸展到何处)。”这个说法与《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之说似有联系。但本书注释中未明。

第十五章《庄公图莒国人扰绐dài 以晏子在乃止》P287。其中有君子曰:“晏子存而民心安”的说法。

本书最末三章,即第十六到十八章P288-289都是晏子死后发生的故事,十六和十七章记述了景公哭悼晏子的故事,十分感人,体现了景公对晏子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其中有一个说法叫作“四下而趋”,说的是景公得知晏子去世的消息后,由外地赶回途中,因嫌车马速度太慢,曾四次下车步行急趋,发现不如乘车速度,从而再乘坐车辆,如此往复达四次,可见景公当时心情之迫切。第十八章讲到了晏子死后十七年,景公因群臣无人谏诤,而想起晏子,景公的大臣弦章(又称章子)继承了晏子的遗风,受到了景公的赏赐而不受。

今日完成了本书的阅读。

——二二二年一月六日上午,七、十日晚

 

今日开始摘录资料。

——二二二年一月十一日中午

 

《外篇》第二章记景公在泰山上摆设酒宴,酒酣,四顾齐国土地,深自叹息落泪说“我将会离开这堂堂大国去死吗?”左右多人陪同落泪。晏子说了一段话:“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消失)。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利此国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定数)也。物有必至(终极),事有常然(规律),古之道也。曷为可悲?”P234

——二二二年一月十五日上午

 

今日摘录资料完毕。

——二二二年一月十七日晚

 

今日开始阅读本笔记。

——二二二年一月十九日中午

 

今日完成对本笔记的阅读,并打印。

——二二二年二月九日中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