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阅读笔记(九)
(2023-08-28 11:49:40)分类: 子集类读记 |
《晏子春秋》译注
(卢守助撰 上海古籍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12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九)
后记:
昨日开始阅读本书并建立读书笔记。
《内篇谏上第一》分二十五篇。
第一章《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第一》(P1)。是晏子对庄公骄夸能力而不顾及行义所予以劝谏的记载。其中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勇猛有力之人横行无忌,显贵的同姓公卿不敢进忠言,身边的近臣不敢劝戒过失。对于当权者来说,这是潜伏危机的征兆,只有知者可识也。
第二章《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P3)景公喝多了酒,一高兴对臣下说“今天要乐饮,大家不要讲究礼节。”晏子立即劝谏,说如果不遵礼,则“力多足以胜(克制)其长(尊长),勇多足以弑其君”。“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每日)易主。”人之贵于禽兽在于有礼,没有了礼,人就与禽兽一样了。景公不听。过了一会儿,景公出去和回来,晏子均不起立;互相举杯祝酒时晏子均先饮。景公见此非常愤怒,责问晏子。晏子于是起而再拜稽首,讲了礼的道理,景公认识到了自己错了,说“若是,孤之罪也。夫子就席,寡人闻命。晏子从此依礼治国,大治。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八日中午
第三章《景公饮酒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P5)记载了景公醉酒卧床三日后才起身,晏子对其劝谏的言论。其中有“以刑罚自防者,劝乎为非;以赏誉自劝者,惰乎为善。”意为本以刑罚来防止干坏事的人,自己却尽力干坏事;原本以赏赐、荣誉去勉励做好事的人,自己懒于做善事。
第四章《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P6)讲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劝谏国君停止饮酒,“不然就赐我死”。晏子进见景公,景公说,如果听从弦章的劝谏,那就是被臣子制约了;不听从,又舍不得他死。晏子回答:“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幸运啊!弦章遇到了国君,如遇夏桀和商纣,弦章早就死了。景公于是停止了饮酒。
第五章《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P7)记述了齐景公时连续十七天大雨,景公则日夜饮酒。晏子请求救济灾民,三请而不许。景公还派人在全国寻找能歌善舞者入宫。晏子于是将家中的粮食散给了百姓,而后面见景公,慷慨陈词,讲了百姓受灾得不到救济的情况,提出辞职。随后离去。景公在后边紧追不上,最后追上后央求晏子不要辞职,表示愿按晏子的意见办理。而后晏子部署了救灾工作,并着手清退了宫中歌伎近臣等闲人。
第六章《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P10)讲的是齐景公因夜里听近臣引荐的歌者表演不同于齐国音乐的新曲,而白天不能上朝。晏子命人抓了歌者,景公大怒,说外交政务我托付于你,品尝美酒,欣赏音乐的事你就不要管了。晏子回答“乐亡而礼从之(音乐衰亡了礼仪会跟着衰亡),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纣作《北里》(泛指靡靡之音)、幽厉之声,顾夫淫以鄙(创制了淫靡鄙下的乐曲)而偕亡。”景公最终接受了晏子的劝谏。
第七章《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P11)讲景公赏赐无功谄谀者,部下不予执行。景公责问晏子,晏子讲了赏赐对于扬善抑恶的作用,说服了景公。说明了当时景公的威权并未建立起来,完全掌控在了晏子手中。
第八章《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P13)讲齐景公信用谗佞的人,赏无功,罚无罪,晏子进行了劝谏,其中谈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qíng)民耳矣!”这是说景公认为将死的人都要尽力寻欢作乐,我作为君王不能为了仁义而只活得超过罪犯呢?晏子还说道,君上听信谗佞之人所言,“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第九章《景公爱嬖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P15)景公听信爱嬖的话要赏赐车夫,晏子对此进行了劝谏。
第十章《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P18)失言处在于景公对五个儿子的老师均分别许以所教儿子为太子。
第十一章《景公欲废適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P19)
第十二章《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P21)
第十三章《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P23)景公到达一地,封人年八十五,景公命其为自己祝福。封人祝福景公长寿、享国长久,子孙长寿,景公不让祝福,于是祝他“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君过矣!……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夏桀、商纣该当国君的去惩处他,还是百姓去惩处他?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十四章《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P24)晏子对景公的劝谏,有些话,说得也未必精采,但景公基本言听计从,其中奥秘何在?
第十五章《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P27)其中景公有言:“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晏子的话可以不听取吗?他是有德的人呀!
第十六章《景公贪长在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P28)晏子在景公面前可直指其错误而无虞,可见景公还是有可救药之处也。晏子可说齐景公“今君以政乱民,以行(行为)弃民久矣”,还讲“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
第十七章《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P30)
第十八章《景公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P31)本章故事比较精彩。
讲了景公出游于公阜,北望齐国说:“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说“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好事),仁者息(安息)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齐文公、齐武公)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yáo)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景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你怎么知道)”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伯常骞,使攘去之。晏子曰:“不可!此天教也。日月之气,风雨不时,彗星之出,天为民之乱见之,故昭之妖祥,以戒不敬。今君若设文而受谏,谒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茀(bèi凶星)又将见矣。”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背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这个故事看出景公对晏子从根本上是有正确认识的。这就是景公的难能可贵之处。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日上午,二十三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