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非子译注》阅读笔记(四十)

(2022-09-17 15:08:39)
分类: 子集类读记

《韩非子译注》

(张觉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月第1200911月第3次印刷)

阅读笔记(四十)

 

读记(23):

第三章是对第三条经文的解说。分为13节。P480

12节释原经文“不杀其狗,则酒酸。夫国亦有狗,且左右社鼠也。”P459宋国有一卖酒人,酒很好,但卖不出去,都酸了。他向邻人长者打听,被告知其家狗猛,没人敢去。并以此引伸说,管仲答复桓公治国最大的隐患是“社鼠”,即君主身边的人。还有执政大臣也是“猛狗”,蔽塞了君主,阻碍了有法术之士得到君主的任用。两节文字长短不同,意思基本一致。

3P483释原经文“人主无尧之再诛”。讲尧要将天下传于舜,鲧与共工均提出不可将天下传给平民,均被尧起兵征杀,于是无人再敢提出不同意见。孔子听到后还发了议论,认为诛谏者或不为不同意见改变主意是最难的。这个故事可能全部是韩非子虚构的,只在要宣扬他的法家主张。

45P484释原经文“庄王之应太子”。说的是楚庄王对太子违犯禁令,御车入雉门,执掌刑法之臣依法断其车辕,斩其驭手。太子哭诉于王请求治司法之臣之罪,王盛赞执法之臣并予以重赏,而戒太子不可再犯同样错误。

67P486释原经文“皆有薄媪之决蔡妪也。”讲卫嗣君要请薄疑为相,薄疑以其母器重并爱他,认为他的德才任万乘之国之相均绰绰有余,但商量家事,在听了他的意见并表示同意后,还是要与家巫蔡妪最终敲定的事实,说明卫君与他亲不及母子,君主又都有蔡妪,蔡妪即为“重人”(权臣),皆能行私,他们的行为在“法之外”,而我的主张都在“法之内”,两者是“仇”家,是不相容的。两个版本表达不同,意思一样。

89P488释原经文“以教歌之法先揆之。”讲了教歌的方法,达到标准,才可受教。

1011P489释原经文“吴起之出爱妻。”吴起让妻子织一条丝带,织成后比标准窄,于是让重织,仍然窄,吴起就将妻子休了。结果谁出面劝说都无效,本为卫国人的吴起最终出走楚国。两个版本说法有异,但基本含义相同,核心问题是“为法者”就要践行法制,不可违反。

12P459释原经文“文公之斩颠颉”。讲了晋文公问于狐偃如何可使民为之战?列举了一系列惠民、爱民的措施,狐偃均回答不可战。晋文公问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民可战?狐偃回答“令无得不战(使民众不得不为您而战)。”问如何做到这一点,回答“信赏必罚,其足以战。”而且要做到“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施行刑罚不回避亲人和显贵的人,执法要贯彻实施到您所宠爱的人。于是晋文公安排了围猎,规定了集合的时限,超时者军法从事。结果文公所宠爱的人颠颉迟到,文公流着眼泪将其腰斩并示众。由此,举国皆惧,不敢违令。于是晋文公兴兵攻伐卫、曹、郑、楚等国,一连取得八项功业。

13P492释原经文“故能使人弹疽者,必其忍痛者也。”以消除痤疽之痛来论说君主治国除掉重人(乱臣,君主宠爱的权臣)之难。将君主与重人的关系比喻为石之“坚白”之一体性,法术之士劝说君主除掉重人如同“以解左髀右髀者”,就像用割去左腿的建议去劝说右腿,是“身必死而说不行者也”。韩非子在文中将法术之士概括为“圣知”者,即明哲智慧之人。

——二二一年五月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日上午,二十八日中午

 

第十四卷含一篇,为《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积聚传说外右下编)。分为序章加五章。

序章分为6节。

序章第1P494阐述了第一条经文“赏罚共则禁令不行。”赏罚大权由君臣共同掌握,法律禁令就不能实行。并列举了一系列事例作为佐证,这些事例将在后边各章中详述。

序章第2P495为第二条经文:“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国家得到治理和强大源于依法办事,衰弱动乱源于偏袒枉法。文中有一句话:“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君主明白了不用仁爱的道理,臣子明白不用忠诚的道理,这样的国家就可以称王天下了。

3节为第三条经文,讲君主欲“鉴于外(外国)”和“鉴于上(上古)”时所受权臣阻塞的道理。

4P496为第四条经文,“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君主就是遵守法治原则,责求臣下完成任务来建立功业的人。其中谈到了“摇木之本与引网之纲。”摇木要摇树干,收网要拉总绳。

5P497第五条经文:“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遵循事物的规律,那么不用劳苦就能成功。

6P498注明以上各节均为经文。

——二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午,二十九日上午

 

第十四卷第一章为对第一条经文P494的解说。分7节。

第一章第1节释原经文“患在王良、造父之共车,田连、成窍之共琴。”核心是说明“人主安能与其臣共权以为治?”“人主又安能与其臣共势以成功乎?”

2P499为上节故事的另一个版本,讲造父与王良的御车,一个由于马渴见圃池(园圃中的水池)不听指挥,另一个由于猪的突然奔出使马受惊,都影响了正常驾驭。情节有异,本意相同。

3P500释原经文“子罕为出彘(突然跑出的猪)。”司城子罕对君说赏赐为众喜之事,君自行之;杀戮诛罚,民之所恶,臣请当之。桓侯同意。结果过了一年,人们因惧怕子罕尽归之,于是子罕杀宋君以代之。子罕像突然跑出来的猪一样夺取了君国。

4节原经文“田恒为圃池。”讲齐简公在位,罚重诛严,厚敛肆戮。而田成恒慈爱宽厚。简公以齐民为渴马,田成恒以仁厚为圃池。结果简公被弑。

5P501为上节的另一个版本。其中谈到简公用刑罚禁锢民众犹如造父“以渴服马”(用干渴的办法驯马)。而田成子施惠于民,如以园圃中的水池来吸引干渴的马一样。

6节为第2节的另一个版本,讲王子於斯为宋君驾车进行千里赛车,结果马被突然跑出来的猪惊吓而不能驾驭。

7P502为对第一条经文整个解说的另一个版本,带有综合性论述的性质。

——二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上午,三十日中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