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译注(下)》阅读笔记(一)

分类: 子集类读记 |
《〈荀子〉译注》
(熊公哲注译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下
阅读笔记(一)
1.

——根据目录整理2019/12/16录
——根据书末《附录》整理2020/3/23录
进入清季出现了多人注校《荀子》,而且日本亦有多人考注《荀子》。
本书注者杨倞,事无可考。熊提到他系唐宪宗时人,曾任汾州刺史。
——根据书末《附录•荀卿书考略》整理2020/3/24录
2.
——P373-374
3.
武王乐,称武;武舞称象;舜乐称韶;汤乐称护。
——P378注2019-12-23录
4.
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服丧期三年,实二十五个月。子女为父母所服。
齐衰服丧期一年,为祖父母所服。
大功服丧期九个月,为本宗堂兄弟所服。
小功服丧期五个月,为本宗曾祖父母、叔伯祖父母所服。
缌麻服丧期三个月,为本宗高祖父母及小功以下者所服。
——P424注2020-1-5录
5.
曰“虚一而静。”虚是虚心,一是专一,静谓于动作之中而不乱,此为知道之三要德。惟虚,故能受;惟一,故能积久而成德;惟静,故能通。
——P457、458注2020-1-15录
6.
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而冥——而振——而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乙(成汤,书中注为桀,误),凡十四世。
——P544注2020-2-12录
7.
君之论治,其道有五:一曰“臣下职,莫游食(无所事而食),务本节用财无极(穷尽),事业听上(事业兴作听命于上),莫得相使,一民力。”;二曰“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爵位章服);利往卬上(臣民之利唯卬于上),莫得擅与,孰私得(孰能以私恩而得)。”;三曰“君法明(礼法著明),论有常(论辨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方向);进退有律(法律),莫得贵贱,孰私(阿私)王”;四曰“君法仪(准则),禁不为,莫不说(悦服)教(教化)名(名分)不移,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谁敢离礼法而他师)”;五曰“刑称陈(刑当其罪与所陈法相宜),守其银(垠),下不得用轻私门(赏罚大柄下不得用);罪祸有律,莫得(以意)轻重,威不分”。
——P548注2020-2-15录
8.
饥而欲食,寒而欲衣,荀子谓之民情也。
——P588注2020-2-28录
9.
民生而有好利焉,有疾恶焉,有耳目之欲,又好声色焉,此荀子所谓民性也。
——P588注2020-2-28录
10.
中国学术,自古即有两种途径:一自“知识”入,一自“行谊(品行、事迹)”入。前者称为“知入”,后者称为“行入”。
“学于古训乃有获”,便是知入;伊尹所云“以斯道觉斯民”,就是行入。若军事家,军校毕业,知识来自学校学习,为知入;行伍出身,知识由战场而来,便是行入。
若论派别,又有“齐教”“鲁教”之不同。鲁起周公,其治尚恩,为礼治,为王迹。齐肇太公,其治尚功,为法治,为霸政。鲁教以义为自内出,而以性为善。齐教以义为自外来,而以性为恶。
——P676附录2020-3-23录
11.
八十者,一子不事(服劳役)。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父母之丧,三年不事。齐衰大功三月不事。从诸侯来与新有昏期不事。
——P591
12.
汤旱而祷曰:政不节(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盛)与?妇谒盛与(后宫参政过多)?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j贿赂)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P596
13.
丹朱:尧之嗣子。
商均:舜之嗣子。
——P377注2019-12-23录
末喜:又作妹喜,桀伐有施,有施人进末喜以为妃。
斯观:与末喜同时人,事无考。
关龙绛:桀之贤臣,桀为酒池糟丘,关龙逄进谏,立而不去,桀杀之。
妲己:纣伐有施氏(一说有苏氏),有施献妲己。
微子:名启,纣之庶兄。
——P450注2020-1-12录
唐鞅:宋康王之佞臣,谮逐戴不胜,后被杀。
载子:即戴不胜,宋国之贤相,为唐鞅所谮逐。
奚齐:晋献公骊姬之子,骊姬谮杀太子申生而立之,后为晋臣里克所杀。
申生:晋国太子,为谮杀;
宁戚:管仲在齐国为相时,任大司田,司农官也。
隰朋:管仲在齐为相时,任大行,即外交官。
召公:名奭,周文王庶子,食采于召。武王灭殷,封召公于燕。
吕望:本姓姜,名尚,隐于钓。文王出猎遇之,大喜曰吾太公望之久矣,故称姜太公望。其先世封于吕,故又冒姓吕。武王灭殷后封太公于齐。
——P452注2020-1-13录
仓颉:黄帝史官。
夔:古之好乐者。
倕:舜时官共工,传作弓。
浮游:未详,或云即《山海经》之夷牟。传作矢。
奚仲:夏禹时车正。
乘杜:或作桑杜,传作乘马。
——P464注2020-1-16录
闵子骞(qin):有孝行,同曾参。
孝己:殷高宗之太子,有孝行。
——P517注2020-2-2录
飞廉、恶来:父子二人,善走,均以材力事纣。为秦之先祖。
春申君:楚国黄歇。
——P537注2020-2-8录
季梁:与列子有关,杨朱之友。
——P539注2020-2-10录
善卷:古隐士。舜曾让天下与他,不受。
娥皇女英:尧之两女,许嫁于舜。
伯益、皋陶、横革、直成:四人,均为禹之辅佐。
契:又称玄王,为商汤远祖,追尊为王。称玄者以契母吞玄鸟(燕)之卵而生契。契为尧司徒,封于商,卒,昭明嗣。
昭明:契子,嗣契之爵。
汤:子姓,名履,号乙。又称天乙,为殷人尊之以配天。又称成汤,亦犹成周,以地为名。
卞随、牟光:皆夏时隐士。汤让天下于二人,不受,皆投水而死。
——P542-544注2020-2-12录
闾娵(j):古之美女。
子奢:《孟子》中之子都,奢、都古一音。子都就是公孙阏,春秋时期郑国有名的美男子。
嫫母:著名丑女。网络字典注传为黄帝之妻。
——P562、563注2020-2-21录
君畴:又作尹寿。尧之师。
务成昭:有《务成子》十篇。昭其名也。舜之师。
西王国:西羌之贤人。禹之师。
——P570注2020-2-23录
子家驹:鲁公子庆之孙,公孙归父之后,名霸,字驹。
——P591注2020-2-28录
子赣:子贡。
——P603注2020-2-29录
柳下惠:鲁国之贤人。姓展名获,字禽。居柳下。既殁,谥曰惠。
——P611注2020-3-5录
易牙:齐桓公宰夫,知味者。
——P617注2020-3-7录
尹谐:杨注未闻,荀子谓为汤所诛。
潘止:杨注同上,荀子谓为文王所诛。
付里乙:同上,谓为管仲所诛。
史付:同上,谓为子产所诛。
华仕:东海狂矞(jué),为昆弟二人,为姜太公所诛。
邓析:春秋时郑人。郑国大夫。一说为驷歂(chuán)所杀;另一说为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子产执而戮之。《列子注》子产死后二十年而邓析死。
子产:名公孙乔。
——P621-622注2020-3-9录
鲁国三桓: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家,皆鲁桓公之后。故又称三桓。
孔门三冉:孔子弟子中姓冉者有三: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冉求尝为季氏宰。
——P624注2020-3-10录
公输:鲁巧人,名班,故称鲁班,公输其号,与墨子同时。
曾元、曾华:均为曾子之子。
——P643、644注2020-3-14录
魏武侯:名击,父公斯之子。魏本晋大夫毕万之后,与韩赵共分晋地,建国于魏,都安邑。战国时为秦所迫,徙大梁,故国又称梁。梁惠王莹,即武侯之子也。
吴起:卫人,尝受学于曾子,善用兵,为鲁将兵破齐,又事魏文侯。
楚庄王:名侣,尝观兵周郊,问鼎之轻重。
申公巫臣:楚申邑大夫。
中蘬:(gu)杨注为仲虺(hu),汤左相。
——P662注2020-3-19录
伯禽:周公之子,成王封为鲁侯,为鲁国始祖。
——P664注2020-3-20录
孙叔敖:春秋时楚人。蒍(wi )贾之子,亦称蒍敖。传幼见两头蛇,哭告其母,其母问何故?敖曰闻人言,见两头蛇必死,儿今见之。母问蛇安在?敖曰儿恐后人复见之,已杀之矣。其母曰汝有此念,天必佑之。果不死。后三次为楚之国相,楚以大治,称霸。
——P667注2020-3-21录
接舆:姓陆,名屈通,字接舆,避世之士。被称为楚狂。曾歌而过孔子曰“风兮风兮,何德之衰!”
——P670注2020-3-22录
14.
欲群臣之畏:《吕览·淫辞篇》:“宋康王尝问唐鞅曰:‘吾杀戮甚众,而群臣不惧,何也?’对曰:‘王之所罪,不善者也。罪不善者,善者胡为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则群臣畏矣。’宋王从之。”
——P452注2020-1-13录
虽不在夏首之南则无以异矣:出自《荀子•解蔽》篇第十三节。说夏首(夏水之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卬视其发(自己的头发),以为立魅(鬼怪)也,背(反身背影)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喻虽人与涓蜀梁不在一地,但事无异矣。
——P468
窃刑而用之祸:谓人主之大柄,臣下窃而用之,则私门重而公门轻。出自《韩非子•二柄》篇:宋子罕谓宋君曰,“赏罚赐予者,民之所喜,君自行之;杀戮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由是政权尽归子罕,而宋君见劫。此窃刑而用之祸也。窃赏之祸,则田常是也。
——P549注2020-4-4录
鲁男学柳下惠坐怀不乱:《诗经•毛诗小雅•巷伯》篇传云:“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嫠lí 寡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至,而室坏。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门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曰:男子不六十不闲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柳下惠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曰:‘欲学柳下惠者,未有善于是者也。’”
——P611注2020-3-5录
滥觞:语出《荀子•子道》孔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意为水量少,只可以泛滥盛酒之觞。觞为古代盛酒器皿。
——P639,640译文2020-3-13录
桓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语出《荀子•哀公》篇。齐桓公曾被管仲用箭射中,但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取得霸业;晋文公用寺人披勃鞮(d 曾奉令贼杀文公)、竖头须(曾盗走文公宝器),寺人披后救文公于被谋杀。
——P657,658译文2020-3-18录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语原出《尚书•仲虺之诰》篇。本书《尧问》第二节讲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对他说:“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有忧色,何也?庄王曰:‘不穀谋事而当,群臣莫逮,是其在中蘬(gu 仲虺)之言也。诸侯自得师(得贤于己而奉以为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吾逮,吾国几近亡乎,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P662
15.
封内:王畿之内。
封外:王畿之外。
——P374
焦侥(yo):短人,长三尺者。
——P388注2019-12-26录
常宗:百世不迁之大宗。大宗亦称常宗。
小宗:五世而迁为小宗。
别子:非长嫡子的从弟,谓之别子。别子不袭爵位,各自为开宗之祖,继其世者谓之宗。
继祢(mí):别子之别子各自立宗,继之者谓之继祢。
——P397注2019-12-29录
公立之社:按照古代祭法,大夫以下,成群立社,称为公立之社。
特立之社:指王社(天子之社)、国社(诸侯之社)。
成:古者十里为成,成出革车一乘。
——P398注2019-12-29录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踟蹰(chí chú):留连不去。
——P422注2020-1-5录
速:语出《礼论》第五节“主人亲速宾与介”,速为召之义,不速之客意明。
——P443注2020-1-10录
九有、九牧:抚有九州之地谓九有;养治其民,谓九牧。
——P450注2020-1-12录
神明:梁启超云“人之智慧也。”
周行:有大路、周官行列、至善之道、巡行、循环运行诸义。本处引《诗经》语,谓大路。
——P460注、百度2020-1-16录
志、论:在心为志,发言为论。
——P462注2020-1-16录
跬步:半步。
——P468注2020-1-18录
统类:荀子言礼,统者,百王相传之统也,有所谓伦类,类者礼法也。(《解蔽》第十四节)
杨倞注:“统,谓纲纪;类,谓比类。大谓之统,分别谓之类。”(《百度百科》)
——P472注2020-1-19录
约定俗成:语出《荀子·正名》第三节“约定俗成谓之宜”,原意是对命名而言。
天官:指耳目口鼻形各器官。
腥臊漏(广西)(广西合一字,西在广内):豕臭曰腥,犬臭曰臊,马臭曰漏,牛臭曰(广西)。
——P481、482注2020-1-22录
繁弱、钜黍:一说古剑名,一说良弓。钜黍亦作巨黍。
葱(cng)、阙、录、曶(hú):分别为齐桓公、齐太公、周文王、楚庄王之剑名。
莫邪、干将、钜阙、辟闾:皆古良剑名。
骅骝、騹(骐)骥、纤离、绿耳(騄駬):皆古良马名。
——P526注2020-2-4录
三族:父族、母族、妻族。或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P531注2020-2-6录
九河:传“禹疏九河”,包括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决、钩盘、鬲(gé)津。
十二州:有称十二渚,小州曰渚。古分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舜即位,以冀、青地广,始分冀州恒山之地为并州,其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辽东等地为营州;共十二州。
——P543注2020-2-12录
属镂:剑名,又称独鹿。吴王夫差赐予伍子胥自尽之剑。
——P547注2020-2-14录
事业:语出《荀子•成相》篇“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事业原意为国家别有兴作之事,要听从君主的安排,群下不得擅相役使。
——P548注2020-2-15录
友风而子雨:语出《荀子•赋篇》,意为云与风并行,故曰友;雨因云而生,故曰子。
——P555,556注2020-2-17录
纵衡(横):南北为纵,东西为衡。
——P560注2020-2-19录
人道,道莫大于礼。
——P552注2020-2-16录
蝘蜓(yn
——P562注2020-2-21录
赙(fù):以财助丧。
赗(fèng):赠死之物(车马)。
襚(suì):赠死之物(衣物)。
赠:赠死之物(玩好)。
唅:赠死之物(玉贝)。
——P576注2020-2-24录
暴殄:古代猎杀过早不依时,谓暴殄。
——P579译文2020-2-25录
拜:平衡曰拜。即跪拜时头与腰如衡之平,古拜者必跪,拜手,头至手也。。
稽首:下衡曰稽首。稽,至也。头至手,手至地。
稽颡:至地曰稽颡,即头触地。
——P579注2020-2-25录
霜降:谓九月。
冰泮:泮,解也。谓三月,冰化解之时。
——P584、585注2020-2-27录
昧:蔽公者谓之昧。
妒:隐良者谓之妒。
——P587注2020-2-28录
俊士:才过千人之人。
世:三十年为一世。
刍荛(ráo):采薪者。
——P589-590注2020-2-28录
櫽栝(隐栝kuò):矫揉曲木之器。
兰茝(chi)、稿本;均为香草之名。
——P603注2020-3-3录
师傅:古时担任教导之官。师主口教,傅主身教。
四十曰强,五十曰艾。
——P609注2020-3-4录
五伯:伯,同霸,霸伯古字同。经典言五伯者: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荀子以齐桓、晋文、楚庄、阖闾、勾践为五霸。
——P618注2020-3-8录
群小:谓小人。
——P622注2020-3-9录
概:平斗斛之器。
——P628注2020-3-11录
艺:语出《荀子•子道》篇“耕耘树艺”,树为栽植,艺为播种。
国士:全国推仰之士,谓之国士。
——P637、638注2020-3-12录
元后、群后:梁任公谓唐虞至殷末,皆为部落时期。大部落为元后,即后所谓天子;小部落为群后,即后所谓诸侯。
平章百姓:平为辨别,章为彰明之意。原始部落时期,平章百族以为国,百族即百姓。
不穀:犹不善也。王侯自称孤寡不穀。由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而来。
——P661、662按、注,百度百科2020-3-19录
明哲:明,谓明于理;哲,谓察于事。
——P670注2020-3-22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