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画中的节日》课后反思

(2018-03-14 09:15:38)
标签:

教育

今天给二年级上了《绘画中的节日》一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与本册第18课《节日的装饰》同为以“节日”为题材的欣赏课。本课侧重引导学生欣赏以表现节日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学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与感受。

总体上看,本节课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是欣赏《枣园来了秧歌队》这幅年画,在欣赏前,我先把这幅画的创作背景给学生做了介绍,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进入所要欣赏的内容,这也符合新课标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要求。在引导学生欣赏中,通过从局部入手,小组合作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交流、表演,从而进入到画面的主题,通过对画面人物的动态、表情及画面环境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读画”的能力。因为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因此有相当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在表演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时,有些学生表现的非常大胆、出色。在随后欣赏学生作品时,很多学生就分析的很到位,很显然,因为有了对作品细致的解读的体验,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了。但是,我感到课上的平不轻松,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本课主要欣赏的内容《枣园来了秧歌队》和学生的生活还是存在距离,难以激起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堂上只关注了表现“积极”的学生,课堂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表现非常积极,而另一部分却反映平平。三、在引导学生欣赏时,引导性的语言有时设计的不够精炼、巧妙,使学生的欣赏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当然,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要求过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不断的培养,重要的是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其中。今后在欣赏·评述课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注重综合性的学习,运用丰富的美术资源和媒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解读作品的能力。

                                     贾仕勇

                                  2017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