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四烈士”--骑行东梁村、古云、单拐

标签:
旅游健康2019 |
分类: 骑行记录 |

约在龙珠加油站集合。龙珠最近摊上事儿了,不少加了汽油的车主来维权,说是油品不合格毁了车

首先骑到了东梁村,这是属于清丰县瓦屋头乡、与山东古云为邻的一个村庄

村子东头路边,“一门四烈士”的石碑是我们寻访凭吊的第一处目标

抗战时期,村人梁作干先生大义卫国,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先后牺牲,事迹可歌可泣,堪比宋代为国尽忠、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一门四烈士”的墓碑立于解放初期的1951年4月(详细内容后面有转载的资料)

出村向东就是山东莘县古云的地域,也进入到了油田原来采油三厂的作业区

直奔古云的仙鹤湖,这是一块由徒骇河水道蓄积起来的湿地,荒草湖泊,充满野趣

据说,徒骇河的源头就在这里。徒骇河属于海河流域,在山东滨州独流注入渤海湾归于大海

湖面不丰盈,称其湿地很贴切,荒寂无人,干扰甚微,于是吸引了大量的水鸟在此悠闲的起起落落

莘县2008年开始实施沉沙地区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大打仙鹤湖这一品牌,使其成为一个风景旅游区

春秋时期的卫国国君卫懿公爱好养鹤,传说其“嗜鹤加禄”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地,故以“仙鹤湖”命名

我们的到来,还是惊扰了这些安闲自得的水鸟,偏偏起飞、不时地转场,始终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曾经来过这里,但像今天遇见这么一大群的水鸟还是第一次,手机拍下这些翻飞起舞的小生灵,也让我们很专注和兴奋

到底没弄清这两群水鸟是什么禽类,像鹤的那群可能就是白鹭,小一些的这群白肚黑翅的水鸟待解

湿地的浅水中还有小鱼,这抡圆的撒网还能保证回回不空

中午,寻到古云街上的这家“老味道饭店”,菜味家常淳厚,结果吃得不错,A24元

难得的是有两瓶好酒助行,就吃喝的更酒足饭饱了

美酒佳肴,志同道合,肆意无忌,想不尽兴都不可能,这才是吃喝的最高境界

归程,特意绕道单拐,意在看看开展不久的清丰民俗博物馆

据报道,清丰民俗博物馆,是由县人大副主任贾建岭同志提议,单拐纪念馆主导,崛起集团承建,马庄桥镇王炳营私人收藏馆支持,仅仅用了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建起的一座民俗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单拐纪念馆旧居,馆藏物品2000余件,涉及农耕器具、陶器瓷器、婚庆喜宴、衣食住行等各个类别,穿越从清朝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个时期

展品较为系统的展现了河南及周边地域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的变化进程,对保护、研究和开发区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陶器文化、民间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在展览设计方面独具匠心,以家庭居室为单元,以实物为线索,以小见大,以物证俗,通过群众生产生活透视清丰农耕和民俗文化现象,重现了百余年间近现代冀鲁豫边区的风情面貌

以后到单拐来,既可以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情怀,还可以体验地道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单拐的参观内容

今年10月31日,清丰民俗博物馆开馆

家院墙壁上的神龛,似乎豫北一带少见,在山西东南部比较普遍,这是移花接木吧

简单浏览了民俗博物馆,临走不忘在看看单拐的老史迹,这里才是原汁原味的老祠堂和革命旧址

单拐村陈氏祠堂,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正殿坐北面南,单檐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该殿曾为兵工厂机床车间,这里已被辟为冀鲁豫军区史迹纪念馆

附:“一门四烈士”资料
“一门四烈士”是指东梁村村民梁作干先生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1937年“七七事变”后,面对日寇的野蛮暴行,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梁作干不仅动员村民宣传革命,还教育子女要血洒疆场保家卫国:“有国才有家,宁做刀下鬼,不做亡国奴!”在梁作干先生的影响和激励下,其长子梁鸿图在家乡参加抗日活动,1942年6月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英勇不屈,惨遭日寇杀害,时年35岁;其二儿子梁鸿宾于1938年参加群众抗日团体,曾任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抗日联合会主任,不幸于1949年2月在剿匪战斗中殉难,时年35岁;其三儿子梁鸿建,1938年参加抗日武装“四支队”,1943年在滑县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22岁;其长孙梁克允,16岁时就被送到抗日随营中学,边学习边战斗,在日寇“四·一二”大扫荡中不幸中弹身亡,年仅18岁。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1951年4月,清丰县人民政府在东梁村主街道旁特立一门四烈士碑。碑文镌刻着“一门四烈士”五个大字,碑左刻有“为人民而死死而犹荣”,碑右刻有“杀身以成仁碧血常新”。2000年5月,一门四烈士碑被濮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