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濮阳老城

标签:
旅游健康2019 |
分类: 美景集萃 |

走进老城的老街道,逼仄的格局仍在,历史的气息还有。从城隍庙外走过

站在新华街(西大街)的尽头,向东望一眼老城中心的四牌楼,一会儿就要走过去

澶渊之盟纪念馆项目是在原御井公园的基础上改建的,于2015年8月动工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是目前我国纪念“澶渊之盟”重大历史事件的唯一纪念园

纪念馆位于御井街中,馆内东侧有一古井,水清澈甘甜,为真宗驻跸时所用,俗称“御井甘泉”,故街名由此而来

回銮碑,亦曰“契丹出境碑”,此迹是宋辽大战与“澶渊之盟”的唯一见证,2019年10月7日,已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銮碑原为青石,高2.6米,宽1.3米,碑文为宋真宗所赋《契丹出境》诗,相传为寇准书写,字大如掌,苍劲挺拔,秀丽流畅

碑文内容是“我为忧民切,戎车暂省方。征旗明夏日,利器莹秋霜。锐旅怀忠节,辟凶窜北荒。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上天垂助顺,回旆跃龙骧。”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2017年国庆节前夕,濮阳县澶渊之盟纪念馆开馆迎客,前院内设德政殿

后院设和同殿,均为宋辽史迹展览厅,内容有“宋辽风云”、“澶渊之盟”、“泽被后世”三个主题

公元1004年辽军南下攻宋,进逼宋都城汴京。宋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军民奋勇御敌,在澶州(今濮阳)城下射死辽帅,大挫辽军元气。辽提出议和,宋真宗赵恒也急于求和,借口“屈己安民”,在澶州与辽订立议和条约,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被史学家称为“历史的拐点”,濮阳因其是“澶渊之盟”的所在地而闻名于世

宋朝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认为宋朝是在“花钱买和平”,是在处理外交关系上采取了一种非常屈辱的方式,是开了“屈辱求和”的先河

但现在史学界对澶渊之盟的认识完全改变了,认为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一百二十余年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发挥了有利的作用,为中华民族赢得了长久的和平期,影响深远

濮阳老城,以及御井和回銮碑,无疑都是澶渊之盟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者

御井街的北端跨过国庆路,围挡之内重建的仿古建筑已经成形,一座仿古的澶州府衙呼之欲出

沿着新华街(西大街)走向老城的中心四牌楼

四牌楼是一座由四面牌坊围筑而成的亭阁,坐落于濮阳老十字街的中央。西面牌匾曰“澶渊旧郡”

南大街,店铺鳞次栉比,过年的摆饰也开始卖了

南面牌匾曰“河朔保障”,北宋时期,澶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都有着巨大影响。因而,澶州被誉为“河朔保障”,实属当之无愧

东面匾额上的“颛顼遗都”,是取上古时期五帝中的第二帝颛顼在此建都之意

北面的牌匾曰“北门锁钥”,说明了濮阳曾经的军事战略地位

北大街回望,可见斜阳下的四牌楼

顺着北街穿过国庆路,就来到树立有九座牌坊(不包括原有的一座)的“八都坊”一条街

现在新建的九座牌坊以人物名称命名,自北向南依次为:王崇庆、董汉儒、吉澄、史褒善、赵廷瑞、李珏、王廷、侯英、纪著

新建成的牌坊群为“八都四尚书牌坊”复建工程

老八都坊,又叫“澶渊名阀坊”,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建,是明代濮阳籍都御史纪著、候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廷,尚书赵廷瑞、董汉儒,巡抚吉澄同立

复建的“八都四尚书牌坊”,王崇庆、董汉儒、赵廷瑞为二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七楼式;史褒善、李珏、王廷为三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五楼式;侯英、纪著、吉澄为四品以上勋级,牌坊为四柱三门柱楼式

由此可见,官越大,牌坊越浩繁,新牌坊极具官本位思想,对于新牌坊及其工艺,舆论褒贬不一

徒步老城老街的示意图,大约走了4.6公里

前一篇:雾锁毛楼劲酒助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