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荥阳洞林寺和塔山
标签:
旅游健康2018 |
分类: 美景集萃 |

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经有1800余年的历史了

该寺在唐、宋、元其间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近期,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筹资着手重建洞林寺,新式方鼎型山门和大雄宝殿已经落成投付使用

洞林寺依山傍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风景秀丽的宝刹,曾与“少林、竹林”并称“天中三林”

洞林寺的建筑风格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

经多年战乱,洞林寺在清末开始衰败,不少建筑物又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这是仅存的老殿和石碑

现存的清代大殿和周围的元及明清的碑刻,佐证了洞林寺的厚重和沧桑

洞林寺后北面的丘陵上, 在像是罗圈椅形的黄土崖上,开辟了财神洞、送子观音洞等供俗世拜祭窑洞,也算是别出心裁

寺院的西北方向的土岗上有座无缘真公禅师塔,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无缘真公禅师塔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二月

这座鼓腹瓶形实心喇嘛式砖塔,又名“国舅塔”,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48年),高十五米,青砖白灰砌成

无缘真公禅师塔塔身南面嵌有石铭:“重开山无缘公禅师塔”


还有各种吉祥的花草图形

站在禅师塔旁的土岗上,能够看到洞林寺的全貌,周围的高楼大厦已经形成了圈围之势

荥阳市贾峪镇塔山村,原来叫大阴沟村,现在是上大周山的必由之路

大周山又名周山,主峰高544米。传宋仁宗曹皇后建千尺塔于其上,故又名“塔山”

《荥阳县志》记载:“宋仁宗建塔于大周山之上。”由于从大周山脚下到塔顶有千尺高度,故名“千尺塔”

千尺塔是“曹皇后”塔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千年,但千尺塔是建于圣寿寺内的佛塔,明嘉靖二十六年的石碑证实,是为纪念北宋高僧定光和尚所建

乾隆十一年《荥阳县志》记载,圣寿寺创建于后周世宗显德年间( 955—960),重修于北宋至和年间(1054—1056),寺内碑刻所记,其在明、清两代也做过多次重修。寺内除千尺塔外,尚存大殿墙体,东配殿墙体以及明清时期碑刻等

在寺的四周,依山就势,还有清咸丰年间( 1851—1861)用青石块垒砌的钺佛寨。钺佛寨保存较好,现有东、南两处老寨门及蜿蜒曲折、周长近千米的寨墙

千尺塔整体由白灰、青砖混合建成,坐北向南,塔身设有真假门洞,每层塔室中空,从下往上,塔身逐渐变小,最上层呈六棱尖顶

环顾四周,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真乃荥阳一处不可多得的名胜之地

塔山已经是附近人们假日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