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森作文教学36计》系列之(3)【第二计:巧妇之炊】(黄继森新浪博客)

标签:
黄继森作文教学三十六计巧妇之炊 |
分类: 玩作文 |
《黄继森作文教学36计》系列之(3)
【第二计:巧妇之炊】
【术语解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自陆游《老学庵笔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意指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再有能力的人,做事时如缺少必要的条件,也很难成功。
巧妇之炊借喻作文教学之计,意思是说:学生找到了写作材料,也就等于做饭的妇女有了下锅的米,就能做出满意的饭了。那么,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找到作文的材料。学生一旦有了作文材料,就容易写好作文了。
做无米之炊有多难?还是先听听学生的心声吧。
有一次上作文课,老师说:“今天大家写一件往事。”接着就是同学们一声声叹息,我也不例外。老师还说:“你们长这么大了,往事一定多得数不清。所以,写这个作文一定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事情来写。”老师啊,你说得轻巧,什么往事数不清?我就满脑子乱糟糟的!我咬着笔头,望着天花板出神。老师冲我说:“钟明,发什么神?还不快写!”老师啊,我真不知写什么,能不发神吗?
学生“发神”,问题出在哪里?老师认为学生记忆中的“往事一定多得数不清”,只需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事情”,所以作文指导课就轻描淡写。这样的课,学生索然无味,思维不活跃,写作心态出现了问题,面对“多得数不清”的往事反而无米下锅了。
再看看另一个学生的心声——
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写周末见闻。可惜老天爷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几天都下雨,没有机会走出去,哪有什么见闻啊!尤其是早上,凉飕飕的,我不得不一直躺在暖暖的被窝里。起床之后,爸爸妈妈早上班去了,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我心事重重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地上满是落叶,虽然也有几个行人打着雨伞匆匆而过,偶尔会有几辆车开过,可是,这算什么见闻啊?
周末持续下雨,写周末见闻就要打着雨伞出去观察,否则只能坐在家里咬笔杆翻作文书,不知这样的作文显然就是让学生做无米之炊。
所以,布置作文,一定要考虑到学生选材的问题。我主张小学作文指导课着力于“导兴趣、到材料、导写法”三个主要目标,此计巧妇之炊,就是解决作文指导课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材料的问题,要让无米下锅的学生人人 “有米下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巧妇”。
【计策剖析】
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责任在教师。备课环节,教师不光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必须要备材料。巧妇之炊之计,实质就是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要写的材料。学生有材料可写,是作文指导课的核心。第二组“题材计”是36计的重点,后面单列了12计详细介绍。在这一组的指导计系列讲“巧妇之炊”之计,是要提醒教师强化备课意识,研究题材的指导策略,创新题材指导形式,创新选择材料的角度。
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形式,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力求课堂活跃一些,有所创新,别太死板。
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活动要致力于打开学生思路。作文教学中,优秀的教师总会努力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文。比如,一提到表现人物美好品质,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大公无私等。身边的人大多平平常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壮举,因而习作往往成为“三无产品”:无真情,无细节,无个性。这是不是学生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切实地为学生打开了选材思路?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是不容易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普通人的品质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发现人物与众不同的品质,如:慷慨大方、周到细致、热情好客、善解人意、正直善良、诚实俭朴、孝顺贤惠、刚直不阿……思路开阔了,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广了,材料丰富了,写作的难度自然也就降低了。
作文指导课要努力创设开放性的题材。开放题材,学生会有更大的自由写作的空间。每一次作文,尽管老师已经准备得很充分,可能仍然有少数学生对老师给出的题材不感兴趣。与其看着他们绞尽脑汁拼凑作文,不如让他们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比如看图作文,学生如果对教材规定的图画内容没有兴趣,缺乏感情的共鸣,无从入笔,教师就可以允许他们写教材之外的、自己喜欢的图画,甚至可以写学生自己想写的东西。这不仅符合学生作文的心理,也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其实教材中的习作安排也是有灵活性的,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龟兔赛跑》新编,“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
要实现题材广泛,就要开放写作角度。比如写家乡变化,在习惯思维支配下,教师指导学生写这类作文大多是以学生的身份来写,但是,我们可以考虑引导学生从更灵活、更富有创新意识的角度去进行写作。
【案例分享】
1、以学生自己的身份写。
A、从爷爷、爸爸和学生本人比童年的角度写;
B、从郊游见闻的角度写;
C、从给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角度(如书信体)写。
2、以时空变幻的角度写。
A、从游子回乡探亲访友的角度写;
B、从梦游的角度写;
C、从居住此地的古人穿越时间隧道的角度写(科幻性质)
3、以记者的身份写
A、以新闻报道的角度写
B、从采访过程的角度写
变思路,变角度,变“无米”为“有米”,作文材料也就丰富了;角度巧妙,写出的文章自然就不会千篇一律了。其他题材的作文指导也是这个道理——要让学生成为巧妇,必须要让其找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