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思路(黄继森_新浪博客)

标签:
那一刻我长大了黄继森玩作文 |
分类: 玩作文 |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思路
两个小时后我校五年级的老师们就要上指导指导课,时间紧迫,故简要梳理出下面的教学思路,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 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3 初步学习确定文章的详略。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1.
2.
【教学流程】
一、导兴趣(略)
二、导材料
(二)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材料来源的人物关系
亲人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陌生人之间
(三)确定题材关键词,如:友善、孝顺、诚信、怯懦、善解人意、失败乃成功字母、代价……
关键词可以是褒义词,也可能是贬义词,也就是说,可以选择做对了的事来写,也可以选择做错了事情来写。
三、导构思
(一)列提纲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习作中学习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中学习列提纲,本单元习作要求“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就应该在提纲中注明“详”“略”,从而确保写作过程中篇幅分配合理。
(二)弄清什么是“重点部分”,并确定详略.
注意,“重点部分”不是仅仅指的是教材所指的“那一刻的情形”。
(三)找准“那一刻”
关键词——一件事——那一刻
四、导写法
(一)怎样写具体
结合学生课堂活动感知细节描写策略。
(二)怎样写好点睛之笔
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作,文中必然描写“那一刻”的场面、情景、心情等,这部分既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之一,而且往往会出现点睛之笔。
写好这部分,要善于抓住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巧妙表达“我”的内心感受,巧妙点题,巧妙升华文章主题。这些方法不是简单“讲”给学生,一定要在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借学生的题材、借学生之口、借老师的示范等时机,让学生感悟,而不是简单讲述,总之,切记“讲授法”,真正落实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愉快教学等教学理念和策略。
素材可参考《那一刻,我长大了>点睛之笔集锦》(点此链接即可出现)
四、导题目
教材第14页的“那一刻,我长大了”并不是规定的习作题目,而是习作导语标题,具有激活选材灵感、引导选材方向等作用。
“题好一半文”,教材明确要求“题目自拟”,就要在拟题上下功夫。题目百花齐放,点睛之笔自然就有新意。
因为题目作文全是《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我长大了>点睛之笔集锦》收录的片段中的关键语句就有些雷同,主要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忽略了教材要求的“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