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三问’寒假朗读行动”注意事项(黄继森_新浪博客)

(2021-01-31 07:26:10)
标签:

黄继森

朗读训练

玩作文

分类: 家庭教育
                                   “‘每日三问’寒假朗读行动”注意事项(黄继森_新浪博客)

    “‘每日三问’寒假朗读行动”注意事项

           黄继森


一部分孩子不爱阅读,尤其不爱朗读,不善于积累;一部分学生阅读方法不当,朗读习惯不好,处理不好阅读、朗读、积累跟写作的联系,以至于虽然书读得不少但写起作文来还是难。假日里,老师不可能进行系统、持久的课外朗读指导,而家长呢,要么自己是外行,指导策略有限,要么缺乏老师那样的权威,孩子不听。

鉴于上述诸多原因,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编制了《我作文·我朗读·我快乐——“每日三问”寒假朗读在行动》自读材料,作为公益项目发在新浪博客,供感兴趣的家长打印给孩子使用。

朗读活动设计环节单一,孩子容易操作,家长参与不难,甚至跟有无文化无关,只需督促孩子按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即可。下面的文字有点长,如果你正好准备或正在使用我的朗读训练材料,建议耐心读一读。

“每日三问”包括:今天我阅读了吗?今天我朗读了吗?今天我积累了吗?(具体训练要求详见新浪博客《兴趣·习惯·方法——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九个策略》)这次侧重训练朗读和积累,在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感悟模仿、借鉴语言的方法。

该读本已经做好了页面排版,共计68页,打印时尽量不要调整乱了,页面设计既考虑了节约纸张,也考虑了内容的区分和版面的美观。

朗读材料包括我的文章3篇、学生作文25篇、名家名篇4篇。选编我文章,因为学生的作文积累了我文章中的语言;选编学生的作文,是要让小读者在朗读中感悟作者是怎样积累语言的,是怎样运用积累的语言的。选编冯骥才的《挑山工》和朱自清的《春》,是因为他们都是家长们当年上小学和初中学过的课文,孩子们跟大人一起读,就更有朗读氛围。

朗读训练的针对性很强,除了积累语言之外,在“金钥匙”“导读”栏目里,提到了一些相对新鲜的写作方法和作文知识,这些提法跟文学术语略有不同,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形象、直观地掌握作文知识,家长要注意把握和适当解读,不理解的可以在博客文章下面留言,我将及时回复。

家长最好每天都参与进来,听一听,夸一夸,问一问,讲一讲,议一议,时间是灵活的,方式是多样的。我相信,无论多忙,每个家庭一位家长挤出20分钟陪孩子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请注意,“陪”,不是说20分钟非要全程参与,可以偶尔跟孩子一起朗读,可以偶尔给孩子录个视频,可以偶尔让孩子给客人来一次朗诵表演;没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可以远程视频;实在忙不过来,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回家后或在电话中,以询问、汇报等方式了解。总之,要通过持续的推进,逐渐培养孩子自觉坚持的意识,寒假集中训练结束之后,力争使每日朗读成为孩子生活的自觉行为。

每日的朗读内容、步骤,我在读本里都设计好了。现在的家长都年轻,有知识,至少跟小学生谈朗读还能应对,所以建议家长自己提前看一看第二天的内容。

这轮朗读训练从1月27号开始,2月27号结束,共32天,其中除夕和初一两天也做了安排,而且特意将除夕的朗读活动称之为一顿特别的“年夜饭”,将大年初一的朗读称之为“开年第一餐”。除夕朗读冯骥才的《挑山工》,这是父母上小学学过的课文;初一朗读的朱自清的《春》,是父母上初中学过的课文。这“两餐”请家人一定跟孩子们一起读,可以几个人读,一人一段轮流读。为了孩子,为了让孩子感受享受朗读的滋味,建议家长们坚持参与。

编写这个资料属于临时起意,时间仓促,编写、完善、润色等工作量大,校对量也大,错误难免,朗读中发现了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

前面两页的“开篇的话”“朗读要领歌”“朗读要求”,家长要带着学生提前阅读,了解后期的安排和要求。27号要开始第一天的朗读,之后要坚持,不要拖到两天一次,外出也带在身上,哪怕是住在宾馆,每天也可以有20分钟时间来做,请务必坚持每日一读,32天如一日,力争习惯成自然。


孩子们的朗读需要家长的鼓励、欣赏和参与,祝愿家长们跟孩子合作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