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成果}《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2018-06-09 23:37:22)
标签:
子课题中期报告中期成果 |
分类: 邵登科专栏 |
【课题进展情况】
遵循集体研讨,分块负责的原则,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的任务划分,我负责《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到目前,研究进展顺利,现做如下小结:
理论研究方面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我通过上网学习、阅读教育教学刊物等方式学习了《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小课题研究》和同行课题研究的实例。对小课题研究的程式和操作办法有了整体、宏观的把握,知道了课题研究要经历哪些环节,应该收集哪些资料,研究能力大大得到提高。
二、对初中物理规律及其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我深入研读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认识到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物理知识结构的枢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其次,我整体分析了现用物理教材,知道了初中物理规律,大多为实验规律,这使我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改变了我以往只重视物理规律本身,忽略其建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这一不足,我对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深刻的品味,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及其思路的分析,让学生确实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
最后,我认识到物理规律课教学包括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物理规律的发现方法,物理规律本身的表述与含义,物理规律的应用,等四个环节,物理规律课教学必须遵循这四个环节的逻辑规律,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对思维导图的特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思维导图是一种归纳性很强的方法,可以使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而清晰,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的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了极致,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
2.思维导图图文并重,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和理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
3.思维导图将人类的这种思维轨迹再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会迅速在不同思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甚至产生一种思维的跳跃,将原本不太可能联系起来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连接,这无形中锻炼了思维,会使人产生一种超出常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实践性研究方面
一、分析了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及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的认知、思维还不太成熟,大部分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很一般。物理语言理解能力较差,听课时难以抓准重点,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较低。知识的掌握往往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不能将知识理解、消化和吸收,运用时生搬硬套,难以用物理语言表达他们的思维过程。思路不够宽,知识零散,很难形成知识体系。
要改变现状,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加以改变,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应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合适的工具,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思维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物理的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理解思考习惯,帮助学生总结反思他们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图像化、可视化的工具,通过左右脑同时运作,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能产生较大影响;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深刻理解,更好的感知和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理解思考习惯,提高学习效益。
二、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了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
1. 主题放在白纸的中央。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留出空白。从中心开始,可让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集中注意力,让大脑更加兴奋,触发无数的联想。
3. 用不同颜色的线条从主题延伸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尽可能的使用多种颜色制图。丰富多彩的颜色能够让大脑保持兴奋,让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
4. 在延伸出来的线条上写出关键词,表达各分支的内容。关键词使思维导图简洁、清晰。
5. 用多种形式(包括符号、颜色、文字、图画、图像)表达内容,充分发挥大脑的联想功能。
三、分阶段指导学生绘制了大量的思维导图。
1.在物理起始课上,教师讲述思维导图的作用和画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学生尝试画一张思维导图。
2.在初始阶段,老师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做板书,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教师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学生掌握画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后,老师讲完新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用思维导图小结本课知识。
4.学完一章后,让学生画章节知识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形成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上,学生间互相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5. 在习题课上,通过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同学之间彼此交流,理清解题思路,抓住解题重点。
四、举办了优秀思维导图评比活动。
通过对比交流,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热情大大提高。而且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发现,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存在问题与困惑:】
1.学生对绘制思维导图的意义理解不深,绘制思维导图的自觉性不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占用了他们的作业时间,学生在思想上有些抵触。“如何提高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效率以及怎样培养他们绘制思维导图的自觉意识,使之成为他们的学习方法甚至思维方式。”这一问题变得非常的迫切。
2.“如何看待思维导图软件?”思维导图软件,大大简化了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对提高思维导图的绘制效率大有帮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总有一种受束缚的感觉,远没有直接用笔涂鸦来得畅快。如何看待思维导图制作软件?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对思维导图应用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实施思维导图的教学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思维导图教辅书籍,非常受学生欢迎。这使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实际上成了一种“抄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思维导图的意义,由借鉴到自创需要进一步摸索。
【下一步研究计划】
在下一阶段中,我将针对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较为完善的课时为单位的内容的思维导图。将重点放在结合实际情况写一些随感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