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教案
(2018-05-10 18:35:30)| 分类: 教案学案 |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
教材分析:
课本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目的: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大家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
老师把大家的问题进行整理又补充了一些问题,就成了下面的:“自探提示”。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独立找到问题的答案。
自探提示
1.看书本第1页这群小朋友在做什么?
(用可看到的实物来量我们喜欢的东西。)
2.都用什么东西来量的?
3.用这些不同的东西量不同的物体,量出的长度一样吗?
4.都用老师手中的小方块儿来量,可以吗?
5.一厘米有多长?
6.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一厘米
7.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8.我们的数学作业本和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解疑合探:
1、围绕以上问题师生交流反馈,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1)把做一做1.豆角大约一个小方块长,
(2)红萝卜大约3个小方块儿。玉米大约2个、葱呢?菜呢?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大家再一起说一说。
(3)我们用同长的铅笔量一量我们坐的凳子和桌子有几个铅长。小组之间互相说说结果。
(4).用一个小方块儿来量一量小刀和像皮回环针蜡笔各长几个,同学间互动一下,交流经验。说说量的过程。
3.课堂练习
(1)请小朋友用尺子量出自己写字的这支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分别量出同一个文具盒,小刀的长度给大家汇报。
(3)学生任选一种物体量出长度给同桌看,同桌判断对错,
然后,指名展示,让全班同学估计这同学是否量的正确。
(4)“0”刻度在什么地方?找找给同桌看看。
(5)从0到1是几厘米?说给同伴听一听。
(6)把你的手指放在0和1中间看看哪个能放下?做给小朋友看看。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调动全班同学进行帮助解决。
实在有困难,老师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结果。
对于提出价值高的问题,教师要大力表扬,鼓励其积极性,但要提醒学生只要用心思考今后一定会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的。
四.拓展应用:
1、同桌共同选一种物体量出它的长度,并互相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演示量课本长和宽并且边量边口头叙述自己是怎样量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判断他说的对不对。
3.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和发言完整的同学。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共同总结了测量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刻度尺:0刻度线、数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