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三)

标签:
走进博物馆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青铜器 |
分类: 走进博物馆 |
1966年青州苏埠屯1号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孔子博物馆旧藏
烟台蓬莱村征集
国家三级文物
卣(yu),酒器。敛口,鼓腹,圈足,肩部对称饰耳,一侧耳上残留链条,应是提梁。器盖顶正中立展翅凤乌,盖上和肩部饰窃曲纹,盖缘上有一耳,耳上挂圆环提手。
国家二级文物
罍(léì
),一种酒器。此器侈口,圆唇,束颈,折腹,平底,肩上左右对称有小耳,双耳上饰鲁首,颈邹、肩部、腹部均满饰首尾相连夔纹。
2000年沂源县西鱼台遗址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3-3-11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己侯壶
烟台莱阳县中荆乡前河遗址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铜壶形体瘦长,长颈,向上收细成小直口,长溜肩圆腹,腹部下垂,平底,底下又设绞索状圈足。四环耳作兽头形,分别位于口沿下和近底部,对称设计。壶身通体布满纹饰。圈足内刻有铭文3行,共13
字:“已侯乍(作)铸壶,事(使)小臣台(以汲,永宝用。”据铭文可知,已候把壶赏给了服侍自己的近臣--小臣。

3-3-14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鲁中齐铜盘
国家一级文物
浅盘,折沿,双耳外折,上饰卧牛,牛昂首向外圈足下铸三童,背倚圈足,双手作抬盘状,形态清晰。外壁饰窃曲纹,圈足饰垂鳞纹。盘内铸铭文:“鲁司徒中齐肇乍盘其万年永宝用享。”

3-3-19西周 龙形铖
1980年邹城市张庄镇小彦村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体呈D字形或半环形,钺身内侧饰龙身体,顶端饰下垂龙首,龙嘴肆张,双目圆睁,下端延长部分有銎穿插接杆。外表处有铭文九字:“於取子锤口铸口元乔。”此钺形制罕见,当为鲁国仪仗器。

3-4-6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宋公铺
2009年枣庄市峄城区徐楼村M1出土
豆形铺,覆钵形盖,盖部有镂空纹饰八瓣莲花形捉手,高柄和喇叭形圈足,作镂空网格状装饰花瓣、盖的中央、器身满饰螭虺纹。



3-4-9春秋 青铜簠
1963年肥城小王庄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周禮·舍人》郑注曰:“方日篱,圆日簋,盛黍稷稻粱器”,其基本形制为长方体,口外侈平底,有盖,器与盖的形、大小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成为基本相司的两个器皿。
3-4-12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公铸壶
沂水县刘家店子春秋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盖略鼓,盖顶有二盘龙捉手,龙晶首作盘旋追逐状。壶口近直,高颈,颈两侧有兽首衔环耳,腹外鼓,高圈足。颈、腹部饰蟠纹、变异纹。壶腹有“公铸壶”三字铭文。

3-4-15春秋前770-前476年 铜浴缶
枣庄市峰城区徐楼村墓地出土
平折沿,束颈,鼓腹,平底,三兽足,肩上十字对称接四个兽形耳,两耳为虎形兽,作回首状一鱼形兽咬住虎身,呈向上爬行之势;另两耳为两龙相交,互咬龙身。浴缶是浴身的盛水器,常与大盆形的“鉴”配合使用。


3-4-21春秋 铜罐
平度市大泽镇大泽山西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子母口,口微收,圆腹,溜肩,肩部有两个耳环,圈底高足。器盖上装饰鸟形钮和两只对称螭龙及6条游龙图案,盖的边缘有两个对称钮环,腹部有高浮雕16
对螭虺相交图案。

3-4-23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铜圆筒形器
2013年沂水县纪王岗M1出土
卷沿,口微侈,形似浅盘,圆柱形器身微束腰喇叭形圈足。器身下端及圈足上饰镂空的云纹。此器具体功能,被认为可能是投壶。投壶是古人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罚酒。

3-4-29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铜铺首
国家二级文物
铺首主体为双体龙,眼睛、耳朵、角表现较为突出,口鼻部铸成半环形与衔环套接,身体左右分开分别与两边的龙相互缠绕。背部有插钉。


3-4-35战国 鸭形铜尊
淄博市淄区相家庄出土
鸭形铜尊,背部有一圆盖,鸭形小钮,脖子尽力伸向前方,口中叼着一个十六齿梳状的器物:可能是并排的出水口,表明其用于盛酒或水。此器造型生动逼真,展现了战国时期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高超青铜器铸造技术。
国家一级文物
方炉四角各伸出一个龙首衔环,上接连锁式提梁。四角之下各有一人形足,四人均为人面乌喙,头戴尖帽,身着短裤,上身赤裸,腹部凸起肚脐清晰可见,双臂向前弯曲抱腹,肩部有双翼向后伸展,下肢粗壮,并腿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