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2024-06-29 09:58:38)
标签:

走进博物馆

北京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青铜器

分类: 走进博物馆
第二单元 海岱惟青 玉禮四方
《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孔传:“东北据海,西南距岱。”海岱,所指即渤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上古时期,海岱文化区是中华文明东方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古九州之一青州的所在范围。《周禮·考工记》曰:“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在早期中国的信仰体系里,“五色”(青、赤、黄黑、白)观念是禮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不仅与“五行”“五方(东西南北中)”相匹配,还被赋予超自然的能量。《说文》:“青,东方色也。”青色是东方的象征,东方是日出的方向,一日之始;青色也是春天的象征,春者何?岁之始也,春主生长,万物所出,生生不息。因此,象征东方的青州,在古九州体系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近年,山东境内出土了大量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到先秦时期的玉器,这些带有禮仪属性的“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周禮·春官宗伯》),是早期中国禮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形制的玉,诸如圭、璋、璧、琮、瓒、琥、璜等,皆有不同的用途。上古以来、中国先民尊重自然、禮敬自然,形成了使用不同颜色的玉祭祀天地四方的禮仪规范:“以玉作六器,以天地四方:以苍璧禮天,以黄琮禮地,以青圭东方,以赤璋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周禮·大宗伯》)又,《易·说卦》云:“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震为龙……为苍笢竹,为萑苇。”使用青圭东方,不仅暗含了青色与东方的对应关系,而圭字,二士相叠,呈现出明显的“節”状,郑玄注曰“圭锐,象春物初生”,或许玉圭就是初生的竹笋、苇芽之象征。
本单元主要展示新石器-战国时期山东发达的玉器文明(包含骨、牙器、水晶、玻璃等材质)。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发现的龙山文化玉圭,与其他地区发现或博物馆收藏的大量龙山文化玉圭一样,双面或单面均刻有异常精美的纹饰,有的是鹰鸟纹,更多则是神面纹,共同特征就是纹饰中暗含了对称拱极形结构--我们认为是早期先民对“天”的象征性表现,这种手法,经历商周秦汉,一直延续至今,绵延数干年而不绝。由此亦可推测,龙山时代可能已经形成了早期中国的基本禮仪制度。
玉器小,展厅玉放的多不好拍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2-3-1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黄玉牙璧
国家一级文物
四牙璧,较为罕见,应是三牙璧的一种变体。穿孔大且规整,四牙宽大,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四牙中心镂雕展翅神鸟,边缘镂雕为凤鸟形态,乌喙弯折处为牙尖,右上角牙缺损,通体磨光,平面似正方形。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2-4-14西周 龙首黄玉璜
国家一级文物
黄王质,器体为半圆形,扁薄。两端镂雕龙首圆目,鼻上卷,下唇向内卷曲,龙角上饰弦纹其一鼻部残。器身刻饰勾连云纹,中间有一圆形小孔,通过穿系丝线与其他玉饰组成完整的组玉佩。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2-5-5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龙形玉璜 
2012年淄博市临淄区淄江花园D区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青玉质,黄白色沁。扁平体,除龙身外均透雕两面纹饰相同,上缘中部有一穿孔。两端呈龙首形,尖卷唇,水滴形眼眶,目凸起,独角,有须,耳下有龙髯。周缘阴刻轮廓线,龙身满饰谷纹。弧顶两端饰行走的凤鸟和卷云纹,弧底部饰卷云纹,如兽面。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2-5-26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 紫晶玛瑙串饰 
曲阜市鲁国故城乙组墓4号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由一枚紫晶环、一枚棱形紫晶珠、一枚鼓形紫晶管、六枚多面紫晶珠和一枚龙形玛瑙(也称蚕形饰)组成,龙形玛瑙多与水晶组佩搭配,常位于组佩的最下端。串饰素面无纹,充分展示水晶材质的通透晶莹感。拥有中原霸主地位的齐国不仅盛产水晶原矿,以水晶组佩取代了西周以玉璜为主的组佩形式。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2-5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夔龙青玉饰 
曲阜市鲁国故城遗址52号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青王,局部有褐色沁斑。体呈半圆形。透雕双龙体如“S”形弯曲,双龙相背、翅翼相连。龙雕刻勾云纹、网格纹、羽纹,两面纹饰相同。

第三单元 王禮在鲁,天下久传
    约公元前1046年,遵从“天命”的周武王完成克商大业。西周初,武王之弟周公旦封于鲁(今山东曲阜),因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约公元前1043年,武王病逝,周公辅成王,“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又返政成王。周公执政期间主要功绩有:扫平商纣王子武庚、“三监”(即武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及东方各国武装叛乱;在“中国”营建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总结上古以来的政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中”为基本原则,实现对禮乐制度划时代的改革,即所谓“制禮作乐”(《禮记·明堂位》),从而奠定了后世中国历代帝制政治的基石。
     青州苏埠屯商代墓、滕州前掌大商代遗址、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和长清小屯商周遗址等考古发现揭示,早在商朝,山东地区就有多个方国。西周,“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荀子·儒效》),山东地区的封国,除了齐国和鲁国,还有莒国、纪国、滕国、薛国杞国、邾国和郯国等数十个小国。周文化抵达山东地区后,与本土的东夷文化接触和融合又因各自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从而诞生了以齐国和鲁国为代表的先秦齐鲁文化,战国后期,形成黄老学和阴阳五行学,为西汉初期政治和中期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在此基础上构建儒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鲁是周公的封地,故鲁国以推行周著称,并为周边诸侯国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作用,《禮记·明堂位》曰:“凡四代之器、服、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禮也,天下传之久矣。”禮,从示,与祭祀相关,从豊,“豊”是行禮之器,“禮”引申为制度化的宗教仪式。“禮”的根本作用,《禮记·曲禮》曰:“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且“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说到底,周初的禮乐制度改革,是用道德把贵族、平民和其他的人维系起来,建立人间制度--殷商以前对于上帝、诸神、人鬼的信仰演变为体现尊尊、亲亲、贤贤和男女有别的制度化观念的体现。在此制度框架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事关国之存亡的大事,除了战争就是禮乐制度内的祭祀,正如《禮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经,莫重于祭。”
     用于祭祀的祭器,以青铜器为主。而山东地区拥有发达青铜文明,其使用青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岳石文化(约公元前1900-前1600年),商周到春秋战国因方国众多,各地青铜器工艺也各有特色、自成体系,正如本单元展品所示。其中每一件器物,均包含了《老子》所总结的“刑”(形,即器形和纹饰)、“器”与“道”的关系:“道生之,德畜之,物刑(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如此,道德亦与祭祀用器物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孔子所说的“器以藏禮”(《春秋左传·成公二年》)。
先上几个没说明的展品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册父乙卣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商约公元前1600-前1056年 兽面纹觚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商约公元前1600-前1056年 兽面纹觚局部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西周 伯彝簋 孔子博物馆藏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西周 窃曲纹簋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夔纹罍 烟台博物馆藏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饕餮纹甗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夔龙纹簠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四足方鼎
20231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二)
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作宝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