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22-08-06 09:14:55)
标签:

高堂古庙

陕西

咸阳乾陵

分类: 高堂古庙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唐会要》)。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元旦从宝鸡回西安路过,第三次进景区参观。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乾陵引人注目之处,还有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
    考古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千米,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中。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述圣纪碑为方形,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碑顶为庑殿式建筑,檐角刻有4个护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纹。全碑由顶、身、座七部分构成,碑首象征太阳,碑座象征月亮,中间五节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日、月、金、木、水、火、土"这七个部分所组成,所以,述圣纪碑又有"七节碑"之称。七节取"七曜"之意,故立七节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样普照天下,光照千秋 。述圣纪碑全文镌刻在碑的正阳面,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碑文为骈体,共计46行,5600余字,皆楷书。由于千年风雨侵蚀,加之人为破坏,现仅存文字1600余字。据资料记载碑文刻好后,每个字的凹槽处都填有金屑,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又称"金子碑"。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东西18.85米,现碑亭早已不存。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长2.14米,宽0.66米。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以女真文字刻写,旁边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201301陕西咸阳乾陵
乾陵周围还有不少陪葬墓,喜欢看壁画,但墓内壁画基本为复制品,真迹剥下保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要100个大洋才可参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