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新疆行(四)

标签:
山川湖泊新疆 |
分类: 山川湖泊 |

鳄鱼湾
这是一个峡谷,大约其谷深约360米,南北长约1600米,东西宽约1400米,崖岸陡峭地势险峻,河水流淌谷底,天气晴朗时在此可见到河水呈现乳白、碧绿、翠绿3色奇景。我们去时水少泛白色,没有那么惊艳。色彩多主要原因是阔克苏大峡谷的河水来源于天山南坡雪峰,雪水携带大量碳酸钙质岩块粉末奔腾而下,达到鳄鱼湾后,受河谷之间紊流和喀拉峻湖回水的影响,流速降低,碳酸钙质岩块粉沉淀,水质变清,加上富含矿物质的水质与天色和山色相互折射而产生色彩变化,所以这里的水出现3色奇景,并且在回水线周围形成比较明显的水色分界。
九曲十八弯

喀拉峻人体草原
喀拉峻人体草原位于阔克苏大峡谷内,它连接着景区内的九曲十八弯和鳄鱼潭两个景点。说起草原,不禁让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广阔无垠和平坦,是大多数草原的基本特征。去前从网上图片上看喀拉峻大草原:它由高山草甸组成,草原山包海拔在1300米至4000米之间,而且基本上是一个山包紧挨着一个。人体草原,便是这些山包组成的一幅艺术作品。当峡谷内的山包,横躺在山谷底,那高低起伏的山头,便构成了美妙的弧线。当五月初牧草生长出来后,青色的牧草就犹如起伏的海浪,远观时,整座山包显得格外细腻和柔顺。“人体草原”的线条柔和起伏有致,像极了女人的身体,那曼妙的身姿,凹凸有致,比例匀称,大自然的真是鬼斧神工!原来草原还可以这么立体,这么妖娆妩媚、风情万种,让人充满无限遐想……但现实是残酷的,看这里也只能是傍晚太阳快落山时,当所有发白的地方变成阴面时才可有这样的视观。而且未去前我以为是喀拉峻整片整片的草原,其实人体草原大约也最多只有足球场大小。


游完人体草原再乘观光车下到山角再坐电梯到东喀纳峻,观光车送至猎鹰台
峡谷上段被层叠的雪岭云杉所覆盖,下段随着海拔降低,长了很多密叶杨、天山桦、胡桃、野杏、樱桃李,从春季到初秋,峡谷内绿云如盖,郁郁葱葱,9月下旬,密叶杨、天山桦等树叶开始逐渐变黄,而野杏树、小灌木等植物开始逐渐变红,至10月,峡谷内红叶如火、黄叶似金,耀眼夺目,让人深深感受与大自然共存的宁静与旷远。
猎鹰台是哈萨克族传统的训鹰场所。哈萨克猎鹰人被誉为世界上最后的鹰猎人,擅长利用各种猛禽捕猎野兽和飞禽,例如用雄鹰(金雕)捕猎狼、狐狸,用游隼、苍鹰等中型猛禽捕猎天鹅、野鸡。一代一代地传授给后代。猎鹰台有训鹰表演,还可骑马。

然后是鲜花台,沿着右侧木栈道向上走可以观赏到五花草甸,五花草甸为喀拉峻属典型的"高山五花草甸"草原,呈一体向南倾斜的高台地貌,犹如一座悬空草场,坡麓平缓,无垠无际,宛如一幅美妙的碧色地毯,一直铺到冰雪皑皑的天山脚下。但8月底已没有鲜花了,2020年6月底我去也没有鲜花,大约鲜花台现已成为一个传说。
其实坐观光车路上看着牧民收割牧草,滚成一个大大的球,远处有牧民住的毡包,袅袅饮烟,背景是蓝天白云,构图还是很美的,但观光车不能随便停。
怀着失望离开喀纳峻,我们甚至连特克斯城都不想停留,直接赶往了昭苏。
第十一天 昭苏……霍城 152公里
前一天赶往昭苏,在昭苏城边见着一些景色很美,所以这天一早就返回补课。

所以错过了六月的薰衣草,别忘了来昭苏看香紫苏和向日葵,更早些时这里还有大片油菜花,我们去时已结籽。
已结籽的油菜花田
在昭苏草原上很神秘地塑有一些石人,据相关史籍记载,显赫一时的突厥人曾经长期活动在伊犁河谷,以此推测,撒落在伊犁草原上的一尊尊石人,应该是古代突厥人的遗物。千百年来,这些石人静静地立在新疆伊犁昭苏草原。日升日落,云卷云舒,新疆伊犁昭苏草原石人永远看起来那么年轻。
如果说突厥可汗死后有雕石为像的习俗,那么,众多石人怎么可能都是可汗?还有女石人,有女可汗吗?但也明显不是每个突撅人都能享受到死后雕石为像的殊荣,到底是什么“级别”的人才有资格留下这种永垂不朽的遗像呢?另外,塞人、乌孙、匈奴是否也有雕石为像的习俗?这种文化现象从何发源?延续了多久?新疆伊犁昭苏草原石人的昭示意义是什么?
这些新疆昭苏草原石人来自何方? 是谁人所为? 是哪个民族或部落的文化遗产? 学术界至今还没有揭开这些谜底。来历不明的新疆伊犁昭苏草原石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新疆旅游人的兴趣,许多新疆旅游客报名新疆旅游团的伊犁散客四日游线路,只为一睹新疆伊犁昭苏草原石人的真面目。
因此来此也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