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映潮《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2018-12-14 10:02:43)
标签:

教育

分类: 名师课例

来一点别出心裁

余映潮《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余映潮

下面是课文《湖心亭看雪》,在课本中,它被编者划分为两段: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但我在教学时,我将它划分为四段: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一来。课就好讲了:

开头一段交代时间、地点,表现出大雪封湖、天寒地冻、寒气逼人的情景,与下文写夜深人静时到湖心亭赏雪巧相映衬。

第二段具体写看雪。作者从上到下,由宏而微,动静结合,层次清楚地展现出一幅天地茫茫、物我相融的西湖雪夜水墨画。

第三段移步换景,写湖心亭上两位金陵人对坐饮酒、作者被邀勉力喝了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

结尾段借舟子之口,画龙点睛。舟子的大惑不解,为文章平添了无限趣味,深化了文章的意境,突出了作者的自欣之情。

这样的四段,将课文的文脉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目了然,原来——

此篇美文的写作思路是:背景情境故事意味

不仅让同学们读通了课文,而且于他们的写作也有好处。

同样是《湖心亭看雪》,老师们开讲时都是自己编写的导语,非常优美,非常流畅,非常动情。但我的导语却是文献资料: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摘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 《青年文摘》)

用梁衡对课文的评价作为讲课的起始,既表现了课文的学习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课文学习中的文气,起着一箭多雕的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有时动一下脑筋,换一种角度,别出心裁一下,效果就会好得多。

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工作,适用于工作。

一个人的生活中、工作中,如果没有别出心裁四个字,也许就没有了兴奋的浪花,也许留在身边的精神世界只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那样,不仅没有了创造的激情,同时也失去了精神愉悦方面的一种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