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设计
(2018-12-07 21:48: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小石潭记》导学设计
西安爱知中学
一、
《小石潭记》中的“水”。
柳宗元有一首诗《江雪》被人传唱不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里有个秘密——它是一首“藏头诗”,将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柳宗元何来这“千万孤独”?这得从“永贞革新”说起。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而柳宗元将要去的永州,在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柳宗元寂寞地来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迎接了他,迎接了政治上失意、精神上正处于痛苦中的柳宗元。永州的山水默默地抚慰着他伤痛的心。永州不知,它的名字即将因这位伟大的诗文家而著称于世,将因他的诗文为后世所仰望、所追慕。到达永州,柳宗元于公事之余,探访永州山水,并一口气写了八篇游记,它们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它们就是著名的“永州八记”。
来吧,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永州山水,走近那个寂寞的小石潭,来触摸诗人孤独的灵魂。
二、依案自学
(一)学海夺宝
请同学们依据学案设计自学课文。完成“学海夺宝”中的活动一、二、三。如果有问题可以标出。
在学习中注意归纳各类词语,注意培养学生词类归纳整理能力。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课文朗读及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问题,同时确定个体疑点。)
(二)成果展示
采用试一试、赛一赛的形式,依据学案设计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完成课文朗读、重点实词的解释,及课文翻译的教学。
(设计说明: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用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落实学习内容。)
(三)解答疑难
学生质疑,全班交流解答 ,师点拨。
(设计说明:课文包含了较多的古文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古文的好例文,教师着意引导学生把握有关文言字词的理解及特殊的句子,夯实文言基础。)
三、合作探究
活动四:品一品,看谁意蕴读得深。
多角度品读赏析。
示例:“趣味欣赏”:请学生将一组带“清”的近义词(诸如:清新、清凉、清秀、清澄、清脆、清冷等)扩展成句子,来表达对小石潭之美的欣赏:
“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声叮咚,清越动人;
“下见小潭”,“尤”有清凉之感;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景物多么清秀;
鱼儿“往来翕忽”,嬉戏在清澄的水中;
小溪也一定是水声清脆,水色清亮;
“坐潭上,凄神寒骨”,是坐在石上的清冷;
“其境过清”,环境太清静了,太清幽了,让作者更感到心境的清凄;
全文段落小巧,景物清新,画面清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自选角度品读,小组交流)
(设计说明:提倡学生多角度赏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欣赏文章。)
四、交流总结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收获。可以是思想内容方面,也可以从文章写法方面的,鼓励学生学有所获。
教师归纳:本文虽然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渗透着作者自身惨遭不幸的感受和无比失落的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环抱,其清静幽美,而不被世人所闻,这正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作者来到这过于清冷的环境,触景伤情,激起了他疾世愤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实地流露了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现实的不满。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相关文章,开拓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