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岳阳楼记》说课贴
(2018-12-06 09:33: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名师课例 |
余映潮《岳阳楼记》说课贴
【课文品读】
《岳阳楼记》语言表达的“对举”之美
《岳阳楼记》语言极工。用“对举”一词来分析其语言表达的特色,是可以像线索一样牵动全文内容的。
又对比,含义丰富,情感如江流奔腾直下,读来动人心魄。
《岳阳楼记》大量运用“对举”的手法写词、造句、构段,是不是会因此而显得单调呢?对此,孙绍振先生在《岳阳楼记中的三个“异”》中做了非常优美的解析:
【语言卡片】
景物描写之美l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情感抒发之美I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L
哲理点示之美J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映潮说课】
《岳阳楼记》品读教学创意
设想:
预习要求:
1展示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背景材料。
2学生听读课文一遍。学生跟读课文一遍。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滕téng
谪zhé守
日星隐曜yào
薄bó暮冥冥míng
忧谗chán畏讥
岸芷汀tng兰
宠chng辱偕xié忘
4落实有关字词。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对比等。
5学生读课文注释。
学生多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顺畅。
课文译读,解决如下难句难段内容的理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陇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1.“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其喜洋洋者矣
B.增其旧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则”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则有去国还乡……
B.贝有心旷神怡……
C.然则北通巫峡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像那,若是
B.得无:没有
C.至若:至于,又如
D.何极:哪有穷尽
4.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昏暗的样子、雨或雪繁密、形容香气很浓、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文中描写“洞庭月夜图”的句子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答案:1.A
2.c
3.B
4.A
美读课文:
听名家朗读录音;同学们学读;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用优美的对偶旬点评各段在课文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读出第三、四段的层次,读出第三、四段的情感对比;
师生演渎,读出第五段的深沉激昂。
背读课文。
美赏课文:欣赏课文,发现并赏析课文之美。
学生思考,写发言稿,全班交流。
学生发言的内容可能涉及:
课文的景物之美、语言之美、画面之美、情感之美、结构之美、哲理之美等,还会涉及某个字句之美、某个段落之美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简洁生动的对话。
美讲课文:由教师进行“美赏课文”的小结,用大约8分钟的时间,比较细腻深入地讲析课文之美。主要内容是课文的三美:
散文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的美,意境的美,哲理的美。
《岳阳楼记》就是这样:
描写美
形象
直觉
暂时
景的陶醉
意境美
心象
情感
持久
情的激动
哲理美
抽象
思想
永久
理的光芒
【助读资料】
摘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湘行二记》
摘自梁衡《岳阳楼记是怎样写成的》,《关文上半月》2008年第10期
摘自孙绍振《五种岳阳楼》,《语文建设》2007年第10期
《求记书》的最后一段话很关键:“谨以《洞庭秋晚图》一本随书贽献,涉毫之际,或有所助。”这就奇怪了,滕宗谅不但在信中详细介绍了岳阳楼的历史和现状,还附送一幅图供范仲淹参考,这不明摆着不劳您大驾光临了吗?由此看来,滕宗谅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本来就没有要求范仲淹亲自去岳州跑一趟,那么范仲淹没有去岳州而在邓州写下了《岳阳楼记》,是极有可能的了。
摘自李伟国《范仲淹岳阳楼记事考》,《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
【文献索引】
1钱伟华《让警句在高处闪光一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第10期。
2许鹏涛《岳阳楼记的艺术构思》,《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11期。
3王连龙《岳阳楼记教后三惑》,《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8期。
4韩冬《岳阳楼记八种导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
5杨邦俊《岳阳楼记教学启示录》,《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7期。
6杨东俊《岳阳楼记微型教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10期。
7周选杰
郑友霄《引入知识,形象讲解——岳阳楼记艺术鉴赏案例》,《语文学习》2004年第5期。
8王君《绝唱:岳阳楼记美文诵读课》,《中学语文》2005年第17期。
9李耕拓《范仲淹两到岳楼》,《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2期。
10孙绍振《五种岳阳楼》,《语文建设》2007年第l0期。
11王荣生《教学艺术的落脚点是教学内容——欧阳代娜老师岳阳楼记研习》,《课程#8226教材#8226教法》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