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2018-12-17 22:57:05)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  史文婷

一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三课时完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第六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初中化学中唯一一节系统介绍金属与氧气、酸和盐反应的知识,属初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小组探究活动,从常见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初步分析归纳不同金属活动性的差异,并在实际中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掌握,可以为学生学习第八章酸碱盐的知识提供方法指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看,在可以正确书写方程式、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学生在生活中对常见金属的部分化学性质也有所了解。从技能上看,学生可以熟练进行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等相关基本操作。同时,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探究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具有观察并描述现象、初步的猜想、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镁、铁、铜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或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有关的化学问题(金属与酸反应在第一课时,与盐溶液的反应在第二课时);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自主探究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创设情景】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屡见不鲜,美国俄亥俄州废金属加工厂和20172月山西一工厂发生的金属镁燃烧, 2010年郑州市发生金属钠燃烧,事主用水灭火引起火灾。看到这样的报道,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结合课件展示,回顾学过的镁、铁、铜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设置思考问题“都是金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追问】是不是所有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反应?金属的氧化只会带来如钢铁锈蚀一样的负面影响吗?(铝的致密氧化膜可以提高铝的抗腐蚀性)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动探究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用塑料片把培养皿隔成四个区域(有间隙连通),先加入少量稀盐酸(稀硫酸),再依次向四个区域中加入CuFeZnMg四种金属

(改进意图)课本中采用了3只试管来做AlCuFe对比实验。相比之下,用改进过的装置来做这个对比探究,更加节省药品、节省时间,更加便于操作。另,铝片如果打磨不彻底,会出现异常现象,在建立概念时,暂时回避。值得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CuFeZnMg)很重要,这样实验现象有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在上一性质实验的基础上学会从现象来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既能突破重点,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置探讨】通过该实验探究一的现象分析,能否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疑】为什么食醋不用金属瓶盛放?

 

 

 

 

 

 

 

 

 

 

3)置换反应

【课件展示】金属与不同稀酸的反应方程式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1、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Cu-Zn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很难区分。请你用所学知识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用化学方法鉴别真假黄金。

2、预习第二课时内容。

 

 

 

 

 了解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老师可适当引导比较),得出差异原因是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并初步得出活动性顺序。

 

 

 

 

 

 

 

 

 

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

1、较活泼的金属才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

2、初步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g > Zn > Fe > Cu

 

学生讨论交流,食醋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

 

 

 

 

 

 

 

 

 

学生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特点,总结归纳。

 

 

 

 

 

 

学生总结归纳。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以金属燃烧引起火灾的有关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作用,自然引入本课课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初步有金属活动性强弱差异的概念,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刺激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         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以课件展示回顾金属与稀酸的反应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生动的再现,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反思,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七、 板书设计

6.1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六章的重点内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行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行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3)最后给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由于本节课的实验均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合作完成,对现象的分析、讨论、交流和表达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故教学最好安排两课时连排,时间更充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